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熱點連線)菲律賓單邊行動不可取 中國主張合法合理——海外專家學者支持中國南海問題立場 新華社記者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書記處29日稱,仲裁庭將于7月12日公布關于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實體問題裁決。對此,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對此案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無論仲裁庭作出什么裁決,都是非法無效的,中國不承認,不接受。海外專家學者也普遍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提出質疑,認為中國政府不參與、不接受仲裁案以及不承認、不執行仲裁結果的立場合理合法。 專家們還指出,中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區域相關國家對南海問題早已有了協商解決的合法文件和有效途徑,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不能給當事方帶來建設性結果,反而會讓局勢復雜化。 長期在菲律賓外交部從事海洋工作的菲律賓外交部海事中心前秘書長阿爾韋托·埃恩科米恩達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阿基諾政府時期的外交部稱,中菲進行了數十次談判但未能解決爭端,只得提起仲裁。這是外交部在撒謊,因為當年正是他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對來龍去脈很清楚,中方一直試圖與菲方談判,但菲方一直沒有回應。 菲律賓《旗幟報》專欄作家羅德·卡普南則刊文說,阿基諾政府決定將南海問題提交仲裁庭,把菲律賓送上一條不歸路,菲律賓因此喪失了與中國通過直接談判解決分歧的渠道。阿基諾政府沒有認識到,只要保持談判渠道的暢通,彌合分歧的可能性就會存在。 科威特知名智庫人士、《科威特報》前董事長兼總編安瓦爾撰文說,菲律賓作為東南亞國家之一已與中國達成一系列明確協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通過雙邊對話解決爭議。中國曾經并始終強調,愿在國際法和國際公約框架下解決有關爭議,希望同菲律賓直接對話。但菲律賓拒絕上述選擇,執意將爭議訴諸并無管轄權的機構,這一做法將加劇地區緊張。 阿根廷“亞洲與阿根廷”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說,菲律賓與中國通過談判就解決南海主權爭議達成了一些協議或共識,這是雙方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出發點。“菲律賓不遵守協議,單方面提起強制性國際仲裁,這不是一個妥當的做法,只會惡化雙邊關系,使得未來問題的解決更加復雜。”吉拉多說,這種做法應當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中國是最早對南海諸島進行命名并實施行政管轄和開發利用的國家,這個歷史事實非常明確,菲律賓想單方面通過國際仲裁解決主權爭議,這缺乏歷史事實、有關國際法和其他合理依據的支持。” 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國際問題研究委員會主任賽義德·喬杜里說,菲律賓無視外交途徑以及中國方面長期以來的雙邊談判意愿,置中菲兩國間通過談判和磋商解決分歧的聯合聲明于不顧,這充分說明,菲律賓及其背后勢力企圖破壞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泰國前副總理素拉革認為,南海問題聲索方在處理有關爭議上還有很多選項,關鍵是南海問題有關各方要進行建設性的對話和磋商,以緩和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尋找可能的合作空間,這樣才有利于各方,也有利于整體地區形勢的和平和穩定。 針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和仲裁庭強行推進有關程序,中國政府表示不參與、不接受仲裁案,不承認、不執行仲裁結果,呼吁通過協商處理南海問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全面有效落實《宣言》。 中方的這一立場也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專家們認為,中方立場合情、合法、合理,中方行使國際法所賦予的權利是遵守國際法的體現。 素拉革坦言,主權國家無論選擇接受或不接受國際仲裁庭的裁決,接受或不接受強制性仲裁和管轄,以及接受國際法的某些條款同時保留不接受另一些條款,這些都合乎國際慣例。國際社會應當尊重各個國家獨立自主的選擇權,不能強迫主權國家低頭。 巴基斯坦政治與戰略分析師蘇丹·馬哈茂德·阿里認為,中國尊重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公約》。中國有權利拒絕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 瑞士伯爾尼大學教授托馬斯·科蒂爾說,對于南海仲裁案,中方采取了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一案件不純粹是一起法律爭端,而更多涉及政治層面,菲律賓提起仲裁無法解決雙方的爭議。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志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也表示,中國對南海的領土主權主張“合理合法”,中方提供的歷史依據“無可辯駁”。中國政府一直主張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爭議,但菲律賓方面則在美國的支持下采取單方面訴諸仲裁的“強硬”手段,這不但無助于爭端的和平解決,也將使今后可能的談判更加困難。中方有正當理由拒絕接受這一強制仲裁。(參與記者:周而捷、石英珊、楊柯、陳霖、季偉、李穎、楊舟、葉書宏) |
相關閱讀:
- [ 06-28]留學生海外居住依需求選房有技巧 小心黑中介
- [ 06-28]今年首爾海外游客料達1020萬 中國游客超五成居首
- [ 06-27]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海外中餐廳約50萬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