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建議 高價買營養 不如好習慣 “在我國,目前只有部分針對嬰幼兒配方食品、輔助食品的標準,并沒有專門的兒童食品統一標準,也沒有關于兒童食品的確切定義。市場上所謂的兒童食品,通常只是商家自己打出的概念。”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雖然國家對于兒童食品沒有明確規定,但對于產品標示則有明確規定——按照《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規定,當產品能量值或營養成分含量與參考食品的差異小于25%時,商家不能將“低鹽”、“低熱量”加入商品標簽。 “以兒童醬油為例,某種產品至少應比同類參考產品中鈉含量降低25%,才能說是減鹽食品。現在不少號稱減鹽的兒童醬油無非是包裝更小,或者營養成分表中每份的量不同,看上去好像比普通醬油的鈉含量低一些,但換算后未必如此。”范志紅介紹,消費者對于兒童食品的需求有一定道理,由于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營養元素參考攝入量不同,外加兒童腎臟功能發育還不完全,并沒有足夠的能力將多余的鈉排出去。因此,1歲以下的嬰兒在飲食中不適宜加鹽、醬油等調味品,1至3歲的幼兒,每天鈉的攝入量也不應超過700毫克。 與此同時,我國成年人在鈉的攝入量方面普遍超標,如果按成人標準喂養兒童,容易從小養成“重口味”,勢必會加重腎臟負擔,增加高血壓等疾病風險。 “事實上,就算買了減鹽的兒童醬油,也要考慮總的使用量,尤其是同時用醬油和鹽的情況下,控制不好還是很容易出現鈉超標的問題。”范志紅表示,除了兒童食品中的鈉含量,兒童食品中的含糖量同樣需要注意,如兒童酸奶等奶制品,雖然以添加DHA為特色,但普遍存在含糖量過高,口感過甜等問題:“是否有DHA不應成為奶制品的選購依據,DHA大可不必從酸奶中攝取,而是可以通過讓孩子多吃魚來補充。” “從理性角度來說,與其花大價錢買所謂兒童食品,或者補充各種營養素,不如讓孩子從小養成合理膳食的習慣,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范志紅建議,盡量不要給孩子吃太多高度加工的食品,而是養成清淡的口味,多吃一些自己在家做的新鮮天然食品:“對于進口食品,也不應盲目選購,畢竟食品健康與否跟哪個國家生產沒有必然聯系。” 主筆 吳楠 宗媛媛 |
相關閱讀:
- [ 06-20]關愛留守兒童,黨團共建普新篇
- [ 06-20]斯柯達:關注兒童乘車安全 每天都是快樂“六一”
- [ 06-20]教育·聚焦:父母“生而不養” 兒童將送福利機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