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訪塞為何首先去了這個地方?作為中國人的你有必要知道
2016-06-18 17:21:41??來源: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光明網、鳳凰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受傷的使館工作人員 大家鎮定之后開始清點人數,發現缺了4個人,一個是新華社記者邵云環,一個是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夫人朱穎,還有使館武官任寶凱。大家非常焦急地向救援人員指這幾個人的住處,希望能盡快去救他們。但使館內部的煤氣罐和汽油還在不停地爆炸。北約的第二輪轟炸又開始了。距使館不到1000米、位于多瑙河畔的南斯拉夫大旅館被數枚導彈擊中而徹底毀掉了,另外市區內的總參謀部和內務部也再次被炸。還有其他幾個目標也被炸。這時我們感覺整個世界都在顫抖,四處都在爆炸,大家不知道該逃向哪兒。所以有很多人只好原地臥倒。不過,使館同志還是比較鎮定的,大家始終在一起沒有分散。大使也一直在使館院子旁邊指揮救援。 爆炸后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對不起自己的夫人。我們是記者,我們犧牲是職業的需要,但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夫人也拉進來 新華社記者邵云環是第一批被救出來的,她住的房間正好是北約導彈擊中的地方。據救援人員講,她的床已經被炸飛了,門沒了,墻也沒了。救援人員在二樓找到了邵云環的尸體,把她綁在擔架上,從二樓慢慢運了下來。她的雙腳光著,頭發散落在臉上,一只胳膊顯然是斷了,在空中蕩來蕩去。她應該是在被炸后的第一時間內死亡的人。 我一直等著在第一時間內拍她的照片,但當我看到她的尸體時,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禁不住放聲痛哭。 由于北約總是在一次轟炸之后緊接著再次轟炸同一目標。為了安全起見,救援人員都撤出了使館大樓。許多使館同志心里非常焦急,不少人在沒有任何儀器和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要自己沖到樓里救自己的同事。其中一個在使館工作多年的雇員叫布什科,身背一個氧氣罐,爬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的屋子里沿著墻壁摸了一圈,但沒摸到人。當時樓里還燃著大火,爆炸聲不斷。我想小許如果地下有知也應該感到欣慰,因為有這么好的南斯拉夫人為了救他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 工作人員撤出使館大樓 由于北約轟炸太猛,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一些不必要的人員都臨時撤到了附近的一個飯店,其他人員包括大使、參贊李銀堂以及蔣曉軍等同志一直堅守著,死也不愿走。他們說,我們還有3個同志不知下落,我們死也不能走,死也要死在一起。 幾個小時后,北約的轟炸漸漸向郊外轉移了。南斯拉夫的救援人員又來了。凌晨3點多鐘,終于找到了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的尸體。小許是我在南斯拉夫最好的同伴,我們兩個一直是在北約轟炸后第一時間內同時到達轟炸現場的人。 他比我還小一歲,為人特別厚道。他是家里的獨生子。他年老的父母至今生活在江蘇農村,靠他姐姐照顧,有時還要靠他接濟,家里生活很困難。能看得出來,小許死得很痛苦,手還是那種劇烈掙扎的樣子,衣服也都破了。 又過了一個小時,小許的夫人朱穎也被找到了,這是個1971年才出生的女孩,特別活潑可愛,我們都把她當小妹妹看待。她死得更慘,從二樓炸到了地下室。 爆炸前15分鐘我們還和朱穎在一起談笑,她一直說無論仗打到什么程度,只要記者站需要她,她一定不會離開的,她會一直陪著許杏虎。而且還說,他們打算這次回國休假時生一個孩子。她的確幫了小許很多忙,發電子郵件,開車,上街洗照片。我的夫人也一樣,北約轟炸以來,許多使館人員的夫人都撤離了,但她們怎么都不走。 |
相關閱讀:
- [ 06-18]習近平:把中塞戰略伙伴關系推向新高度
- [ 06-18]習近平抵達貝爾格萊德 開始對塞爾維亞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
- [ 06-18]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舉行會晤
- [ 06-18]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舉行會晤
- [ 06-17]習近平在波蘭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