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凌晨,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一家名為“脈動奧蘭多”(Pulse Orlando)的同性戀夜總會,29歲的阿富汗族裔美國公民奧馬爾·馬丁(Omar Mateen)攜帶沖鋒槍等裝備對場內進行襲擊,造成至少50人死亡,53人受傷。 關于此次槍擊案的發生,盡管警方仍然在調查中,并沒有得出最后的結論,但一般媒體傾向于這是一次獨狼式的襲擊。如果果真是一次獨狼式的襲擊,人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青年為什么對美國社會有這么大的仇恨?是與他的少數族裔身份和宗教信仰有關嗎?如果這個人是由伊斯蘭國所指使的,則另當別論。 這個事件也引發我們對在美國長期生活的少數族裔弱勢群體的關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在美國的黑人和少數族裔群體,曾經受到過比較嚴重的歧視。經過長期的反種族歧視、平權運動等等,美國少數族裔群體的生存狀態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改觀,到現在,不得歧視少數族裔在美國社會全體來說,已經基本上達成了共識。這是美國社會政治當中,“政治正確”的核心所在。一旦有人存在歧視性的言論和行為,輕則遭到批評和撻伐,成為眾矢之的;重則可能遭到失去職位,失去官位等不同程度的懲戒。甚至有人說,“黑人永遠正確,女人永遠正確,窮人永遠正確”。其含義是美國的這些弱勢群體,在社會上反而成了強勢群體,誰也不敢惹,誰都不敢碰。事情果真如此嗎?其實遠沒有描繪的這樣樂觀,尤其是美國少數族裔群體的狀況,更令人堪憂。 生活在美國的少數族裔,包括猶太人、一部分華人、一部分印度人生活生存狀態還好,但除此以外的大多數少數族裔人群,在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上因受歧視而處于美國社會人群的底層。少數族裔擔任公職官員人數與其人口不成比例。根據《紐約時報》2011年6月23日報道稱,紐約市亞裔超過100萬,占市人口的1/8,但紐約州議會中只有一位亞裔議員,亞裔市議員只有2人,市政府主管只有1人。就亞裔美國人而言,韓國裔美國人、越南裔美國人和菲律賓裔美國人的人均收入長期低于美國人口收入的平均值。亞裔美國人中受教育少于4年者的比例也比白人高5倍。 美國目前大約有將近6000萬人的拉美裔移民,他們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2000年,拉美裔子女小學的入學率,只有15%,而同期,美國白人子女小學的入學率則達到83%。拉美裔族群大多數屬于低收入群體,大多數以流動性工作和低薪工作維持生計。由于拉美裔群體在美國這種艱難的生存狀態,也使他們缺乏對美國社會的認同感,而和自己原來的故土、故國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美國內戰已經過去了100多年,經過100多年黑人艱苦的奮斗和抗爭,黑人族群在美國的社會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受教育的狀況,經濟收入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美國地方大學還規定了黑人入學的比例,以便保護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但總體來說,黑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和美國白人還有很大的差距,黑人居住的社區,相對而言都比較臟亂差,社會治安尤其不好。這主要由于一些黑人缺乏正常收入來源導致,已成為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這種狀況也導致美國白人警察普遍存在歧視黑人的心理狀態,在對黑人犯罪嫌疑人進行執法的過程當中,白人警察經常過度使用警察權力,經常出現不當開槍,防衛過當,甚至暴力執法的傾向。近些年來,經常發生白人警察槍殺手無寸鐵的黑人的惡性事件,引起了美國民眾的極大憤慨,甚至引發大規模的示威游行活動。但是,美國司法系統往往偏袒警察的公務行為,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報告顯示,美國警察每年平均槍殺400多人,其中有近百人的死亡是白人警察槍殺黑人。而絕大多數情況下,白人警察都不會受到法律的懲處。這種狀況致使大多數黑人有恐懼白人警察的心態。這種情況說明,即使美國這樣的文明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今天,也沒有完全實現羅斯福總統所倡導的“四大自由”當中的“使人免于恐懼的自由”這樣一種理想的人權狀態。 美國政府如果給我們提出合理的意見,我們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他們卻傾向于拿大棒打人。美國政府不要總拿著人權的大棒,到處揮舞去丑化其他國家,而應該很好地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要讓少數族裔群體,有更多的平等機會、人權自由。這樣才能夠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美國社會,從而大幅度地減少暴力恐怖事件的發生。同時,美國政府也要認識到,僅有“政治上的正確”是不夠的,而要把“政治正確”落實到實際當中去,才是美國社會健康、和諧的基礎。 (作者為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博導) |
相關閱讀:
- [ 06-16]美奧克蘭市唐人街爆槍擊案 16歲少女身亡三人受傷
- [ 06-16]美夜店槍擊案:槍手有虐待傾向 妻子陪同其買彈藥
- [ 06-16]探尋奧蘭多槍擊案兇手的殺戮理由
- [ 06-16]探尋奧蘭多槍擊案兇手的殺戮理由
- [ 06-16]美國邁阿密機場附近發生槍擊事件 致1人受傷
- [ 06-16]美國邁阿密機場附近發生槍擊事件 致1人受傷
- [ 06-16]民調:奧蘭多槍擊案后大多數美國人支持禁用武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