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魔獸》海報圖片來源:片方提供
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 張曦) 截止15日下午13:00,據貓眼電影票房實時數據,電影《魔獸》在中國上映8天票房高達11.29億。這部制作成本約為1.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55億元)的電影,雖然在海外票房平平,但單靠中國的票房,已能成功避免虧損,因此被指獲得“拯救”。與此同時,《魔獸》的成功也引發了游戲改編熱潮。

不少玩家打扮成游戲中的角色前去觀影圖片來源:片方提供
上映8日票房破11億
資深玩家連刷三遍
電影《魔獸》改編自網絡游戲《魔獸世界》,講述了黑暗之門打開之后,兩個世界的種族(部落和聯盟)為了各自的生存和家園奮起而戰的故事。
“這是我三刷電影《魔獸》。”14日,資深玩家小勇告訴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自己第一次看是因為“聯盟”,第二次是為了“部落”,第三次是和“公會”的玩家一起,再聚一次。
和小勇相似的人不少,網紅“papi醬”也透露,其老公也連刷多遍《魔獸》。
作為一部游戲改編的電影,電影《魔獸》一早就把目標觀眾群定位為游戲玩家。據新華網報道,中國是《魔獸世界》游戲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國的《魔獸》玩家預計約有1000萬人,即在全球1億個《魔獸》玩家當中,至少有10%都來自中國。
因此,當電影《魔獸》在中國上映后,一眾玩家紛紛相約一同觀影,有人打扮成游戲中的角色,有人手拿刀劍等道具,還有人穿著有相同的T恤一起合影,大喊“為了部落”、“為了聯盟”……有網友形容買票像春運、觀影如過年。
正因為游戲玩家的熱捧,讓這部電影的票房迅速走高。截止15日下午13:00,據貓眼電影票房實時數據,電影《魔獸》在中國上映8天票房高達11.29億。
然而,記者注意到,該片的后續能力并不強,每日票房也連續下跌,從上映第5天起,單日票房收入不到1億,第6天直接跌至4770萬。

一些玩家穿著相同的衣服一起觀影,如同老友聚會。圖片來源:片方提供
上演拯救美國大片“好戲”
《魔獸》中國票房為何爆發
相比在中國市場的火爆,電影《魔獸》在海外卻不太受寵。
據北美票房統計網站“boxoffice mojo”統計,電影《魔獸》于美國時間6月10日上映后票房平平,截止當地時間13日,票房僅為2604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72億),不敵電影《招魂2》。
和該片在豆瓣上8.1的高分相反的是,北美觀影者給出平庸的“B+”評級,影評人甚至只給出27%的觀影推薦值。
對于在國外網站上的評分低,片方之一傳奇影業的中國市場總監木笛告訴記者,“其實國外很多影評類的打分是因為對怪獸、魔幻類題材都不感冒”。《福布斯》雜志公布的數據則顯示,網絡游戲《魔獸》的玩家數量在2010年達到峰值,如今玩家數量已大幅減少,甚至不及峰值一半。
記者了解到,電影《魔獸》的制作成本約為1.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55億元),可以說單靠中國的票房,就能成功避免虧損。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中國電影市場再次上演了拯救一些美國大片的‘好戲’。”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直言。
在饒曙光看來,《魔獸》在中國的高票房既非中國電影市場的驕傲,也不是中國電影觀眾的自豪,“客觀地說,之前流行了多年的游戲已經為影片積聚了超大量的粉絲群體。而且,從游戲到電影,也經歷了一個長時期的準備和醞釀,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深加工’,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從游戲轉化為電影的一個‘樣板’”。
但是,為何《魔獸》沒有在中國電影市場之外受到如此狂熱的追捧?
“影片背后的中國資本及其資本運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饒曙光表示,自己傾向于資本對“綁架”中國年輕觀眾的觀點,“年輕觀眾群體存在著比較強烈的非理性消費、粉絲消費,他們進電影院看電影的沖動和欲望是社交、娛樂而不是藝術、審美,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中國電影整體性的娛樂化傾向”。

為迎合玩家,一些影院也在影廳門口搭建游戲中的場景。圖片來源:片方提供
《魔獸》引發“游戲改編”熱
如何拍好? 專家:講好故事最重要
《魔獸》在中國市場的成績單,無疑給不少影視公司注入強心針,游戲IP也開始成為繼文學IP后的另一個“金礦”,國產熱門游戲《征途》、《英雄聯盟》等也即將被搬上銀幕。
對于“游戲改編”的熱潮,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崔保國認為,真正經典的游戲IP如果做深度開發很有必要,對電影市場是好事,“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不那么經典,甚至十分無聊的IP也被開發,完全是為了粉絲和商業利益,遲早讓人厭倦”。
“過度追求IP和拿來主義,會傷害原創,我們如果不充分尊重原創和本土文化,電影產業的發展后勁和驅動力就會喪失。”崔保國建議,有關部門應該理性對待IP熱潮,“要正確扶持,把相關基金用到正確的地方”。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有些擔憂,“目前在各種各樣的論壇上,大家都在談論資本、IP、娛樂,然后真正討論電影藝術和審美幾乎成了一種神話乃至笑話”。
饒曙光認為,游戲改編為電影是電影工業化生產的必然選擇,“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也存在大量觀眾群體”。在他看來,由手游改編而成的電影《憤怒的小鳥》就是成功案例,“各方面質量都不錯”。
如何拍好游戲改編的電影?饒曙光的答案是:“第一是故事,第二是故事,第三還是故事。”
“現在中國電影對編劇的重視投入還不夠,然而美國在拍攝游戲改編的電影時,在編劇環節花費大量精力,還形成了立體團隊來打造。”饒曙光如是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