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長沙6月8日訊(時刻新聞見習記者 黃怡萍)6月,又是一年畢業季,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大學生們即將離開象牙塔,除了要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還要承受獨自生活的壓力。 租房,問題層出;買房,壓力山大……租房或者買房?圍繞擇業的置業,成為90后大學生們關注的熱點。在紅網發布的《長沙“畢房族”調查:畢業了該買套房嗎?》微信調查中,超過9成的長沙網友能夠接受畢業后父母為自己買房,88%的長沙網友表示身邊已經有畢業就買房的情況出現。 “畢房族”你怎么看? 超9成網友接受畢業買房 在被稱為“找工難、買房難”的當下,很多畢業生還在尋找在社會的落腳點時,面對房租上漲愁眉緊鎖,卻已經有家境不錯的畢業生“左手畢業證,右手房產證”。他們被稱為“畢房族”。 大學一畢業父母就送一套房,你怎么看?紅網調查顯示,92%的長沙網友接受畢業后父母為自己買房,僅2%表示不能接受。 與能否接受畢業后父母為自己買房對應的是,92%的長沙網友表示如果自己是父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在子女畢業后為其買房,2%表示不會為子女買房;88%的網友表示自己身邊已經有“畢房族”出現。 不難看出,作為近幾年新興出現的購房群體,“畢房族”正在逐漸被公眾認可,大有逐年增長的趨勢。 錢從哪里來? 79%選擇父母首付自己付款 在畢業買房的付款形式上,79%的網友選擇“父母出首付,自己出月供”,17%的網友認為應該“全部靠自己”,僅4%的網友認可“父母全款”。 “不想完全‘啃老’。”剛剛拿到新房鑰匙的應屆畢業生“舟子”留言說,自己買房就是父母資助首付款,之后自己每個月還房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不想把買房的所有壓力都給父母,“即使是比我大幾歲的表哥,結婚買房也是父母給的首付,年輕人自己存首付太難”。 調查顯示,“畢房族”的購房原因中“父母想要幫助子女穩定下來”和“擔心房價上漲”各占33%,2%認為是因為房租太高,交給房東不如買房投資。 這說明,大部分“畢房族”購房仍是家長做主,父母想為未畢業或者剛畢業的子女購房,既能幫助子女減輕住房壓力,又能當做投資行為。 該買多大的房? 近半數網友希望一步到位 “畢房族”購房,大多是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應該選擇大戶型一步到位還是買套小戶型過渡呢? 在“畢房族”偏好的房源面積段調查中,91-120㎡成為多數人的選擇,占比46%,61-90㎡則占比29%,30-60㎡占比25%,而120㎡以上的房源面積段則無人選擇。這說明盡管“畢房族”屬于購房市場中“剛需族”,但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們更希望買房能夠一步到位,而不只是剛需小戶型。 是辣椒還是肉? “畢房族”在長沙仍是少數 “客戶中的確有一些為剛畢業孩子看房的,但是并不多。”雨花區一樓盤的置業顧問張茜說。 時刻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盡管“畢房族”已經有逐年增多的趨勢,但是在整個購房市場上還算少數。如果把長沙房地產市場比喻為一盤辣椒炒肉,那么畢房族僅僅是其中一片小小的辣椒,有與沒有,不會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業內人士建議,“畢房族”并不是人人可當,不管是“畢房族”還是其父母都應該充分考慮家庭經濟實力,切勿盲目跟風,同時,如果能夠保留部分還貸空間給年輕人,有利于緩解其對父母的依賴心理。 畢業后立馬買房劃算嗎? 算賬> 對于應屆畢業生而言,畢業就買房是否劃算?或者應該先租房,等有了經濟實力再買房?以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為例,看看20年下來,是貸款買房劃算,還是租房劃算。 A:貸款買房 購買40平方米房子,單價6514元/平方米(5月長沙新建純商品住宅網簽均價),總價約260560元。如首付3成貸款買房,15年將支付利息75523元。裝修成本預計5萬元。除開房價,15年將額外支出125523萬元(利息+裝修費)。 B:租房 租住40平方米單房,租金944元/月(據中國房價平臺6月長沙租金數據),假設租金不變,15年將支付租金169920萬元。 由此可見,在早晚都要買房的情況下,如果畢業時能夠貸款買一套房,15年的租金既可以還清貸款,還能支付裝修費用,此外,因為房子還存在可能增值的空間。但租房15年再買房,不但要支付接近17萬的高昂租金,還要面對房租上漲、房價上漲的風險,購房壓力仍然不輕。 |
相關閱讀:
- [ 06-08]“國民閨女”關曉彤高考獲網友關注鼓勵
- [ 06-08]希拉里穿上萬美元外套講收入公平話題 網友嘲諷
- [ 06-08]希拉里穿著上萬美元外套講收入公平話題 網友紛紛嘲諷
- [ 06-08]水泥工日領2200元沒人做? 網友:薪水十年未變
- [ 06-08]男老師集體熱舞幫高考生減壓 視頻熱傳感動網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