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吾孜拜克(左二)與段永祥(左三)在2016年“五四”青年節全國質檢系統青年優秀群體、優秀個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心得匯報會上分享帕米爾高原上的感人故事。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攝 比起喜出外望、一帆風順這樣的美好詞語,段永祥和同事們似乎更習慣了“虛驚一場”。“我們經常在上、下口岸的過程中遇到車輪爆胎、泥石流等突發情況,這都是小事情。” 荒涼,是所有初到紅其拉甫的質檢人最直接的感受。 從云南曲靖到新疆高原,6000多公里的距離是紅其拉甫辦事處女科員王艷芬離家最遙遠的距離。“剛上紅其拉甫,我整個人都蒙了,特別的荒涼……這里停水停電是常事,有時喝水用水都需要我們輪流去河邊打水。” 水的沸點90度,年平均氣溫1.6度,含氧量不到平地的70%,紅其拉甫被人稱之為“生命禁區”、“死亡雪域”。這里,沒有一頓能做熟的飯,沒有一口能吸夠的氧。 紅其拉甫辦事處女科員高媛媛在口岸工作兩年多,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對一個女生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掉頭發,“地上一天不掃就全是頭發。”干燥的空氣經常也會讓她流著鼻血從睡夢中醒來。 “在我們這里最棘手的一件事情就是生病,小的感冒在口岸上一個月都不好,特別容易引起心肌炎等并發癥。”段永祥告訴記者。 一年365天,沙吾孜拜克至少有340天駐守在帕米爾高原的新疆檢驗檢疫局紅其拉甫辦事處。扎根口岸21年,凌冽的寒風和強烈的光照在他黝黑的臉上刻下比歲月還深的痕跡,讓年僅40歲的他看上去蒼老了許多。 “在高原呆久了,每個人都會患上心室肥大的疾病。”沙吾孜拜克邊說著,邊指向自己的胸口,“沒關系,這都是正常的。” 被高原逐漸拖垮的身體,改變的容顏,似乎成了紅其拉甫質檢人最特殊的標志。即便這樣,紅其拉甫辦事處至今沒有一名同事提出過調離,沒有一次完成不了的任務,沒有一次安全事故發生。 “當我離開紅其拉甫的時候,我想我不光有一顆碩大的心臟,還有一個寬廣的胸懷。”段永祥笑著說。 新疆檢驗檢疫局紅其拉甫辦事處全體職工。紅其拉甫辦事處供圖 |
相關閱讀:
- [ 06-07]省食藥質檢院開展文明交通疏導行動
- [ 06-06]《女強》質檢:戳現實痛點 卻多了婆媽戲套路
- [ 05-22]三部門聯合開展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安全專項整治 質檢總局:激光筆安全隱患最大 可致永久傷害
- [ 05-22]質檢總局:激光筆安全隱患最大 可致永久傷害
- [ 05-20]國家質檢總局推廣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經驗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