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吐槽 基礎設施缺位,“古維費”沒用到刀刃 除了房租虛高、連續虧損是導致這次“抵制古維費”行動的主要原因外,基礎設施的欠缺,也是積壓在商家胸口的一團怒火。 古鎮商家說,文明街,是麗江古城內基礎設施最差的一條街道。 6月3日,封面新聞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客棧生意比較清淡,傍晚時分,有的客棧才售出一間或兩間房。 已經從這條街“逃到”另一條街的老謝坐在新開 8個月的客棧門口,一個人無聊地泡著茶。在文明街,他堅守了3年,搭進去一半的成本后,又借了些錢,在另一個地方重新開了兩家,希望能把搭進去的找回來。 但現實是,目前開的兩家,其中一家已經關門,正開著的這家,“從去年國慶后開張到現在,僅僅9個房間,也沒有每天都住滿的情況出現”。 他對現狀很不滿,對過去3年更不滿。“去年春節,大年初一,突然停電了。麗江停電,必然停水,我打投訴電話,明確請給予解決。但是,最終也沒有解決嘛,還連停了5天。” 老謝說,在古城文明街,“夏天停水冬天停電”是一句口頭禪。很多人沒有離開,“是因為投入太多,騎虎難下,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文明街的另一家客棧老板則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古城保護管理局收取了“古維費”后,“根本沒有用在刀刃上”。 他略帶怒氣地說:“有一次,電力公司要在我們這邊的一塊空地上搭建變壓器,但是村民要求一次支付上千萬元,電力公司只好放棄。我們去找古管局,對方回答‘私人的地,古管局無權干涉’。天啦!你古管局收的‘古維費’哪里去了?就擺了點花,刷了點漆,搭了點板凳就用完了?” 他和老謝,都贊成古城保護管理局收取“古維費”,但“必須把基礎設施建好”。“只要基礎設施能保證,哪怕讓我一年替游客交2萬元‘古維費’,我也愿意。”老謝說,他現在的客棧用電是從外面接的,“就是怕古城停電”。 錢去哪兒了? 麗江古管局:現在還有15.68億元債務 這些年來,“古維費”究竟收了多少?都用到哪里去了?為什么以前在車站、機場等地收取,現在要搬到古城來?為什么要求客棧向客人推銷?還有,網絡上出現古城工作人員與游客打架是怎么回事? 帶著這些問題,封面新聞記者來到古城保護管理局,該局文化保護科科長吳燦梅提供了一份當地媒體關于“古維費”收了多少、用到哪里去了的報道,說這是最權威的數據。 這份報道介紹,“古維費”從2001年開征到現在,截至2015年底,累計征收入庫27.7198億元,累計貸款39.1200億元,累計投入使用資金66.32755億元,目前仍有15.68億元的債務余額。 其中,拆除不協調建筑、恢復遺產風貌,投入了6.2億元;電力電話光纜排污、三線兩管入地工程投入了4000余萬;鋪設飲水管道,每年付出1400萬元;每天近400名環衛工清掃;前期投入3000萬元進行綠化;每年免費提供廁紙耗費150萬元;方國瑜故居、王家莊教堂、納西喜院等保護性修復投入1600萬元,每年投入1000萬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 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和麗萍說:“古維費”從2001年開始收取,最初為20元每人,后來漲到80元每人,每年收取的費用都上繳到了麗江市財政局,由紀委、審計等單位監督使用。 “網上傳的2015年到麗江游客數據為3000萬人次,一年可以收24億元是錯誤的,‘人次’和‘人’不同。到現在,整整15年時間,也才總共收到27億多”。 和麗萍說,之所以要向客人收取“古維費”,是因為從1997年開始獲得世界文化遺產名號到現在,相關的財政支持只有1000萬元,古城的保護性建設投入和長期維護投入,不得不通過貸款、融資、收取“古維費”的方式實現。 “就拿古城的水來說,以前干旱經常斷水,我們投入大量資金,直接到玉龍雪山鋪設管道引水過來的。” 和麗萍坦言,幾天前,確實有游客因為“古維費”與古城工作人員發生打架一事,但是客人先動手,最后還賠了工作人員醫療費。 她說,古城保護管理局此前確實在機場、賓館、路口等地方收取過“古維費”,也讓客棧代收過,同時,去玉龍雪山、宋城等地也確實規定了沒有繳納“古維費”不能進,“正是因為這些規定引發了很多客人的投訴,管理局才將收費點撤回到古城里面”。 “這次關門事件的確是因為商家生意不好做,有虧損。但這跟收取80元‘古維費’關系不大,跟全社會經濟下行壓力和高房租有關。而房租虛高的現狀是市場行為,政府沒法干預。” 她說,導致商家生意虧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全國古鎮同質化發展,現在麗江古城能買到的東西,國內很多古鎮也能買到,這導致來麗江古城游玩的客人,只是拍照、逛街,不會進店買東西。 對于取締80元“古維費”的問題,她認為,麗江古城與杭州西湖、鳳凰古城等地取消門票不一樣,麗江古城目前還欠債15億以上,且麗江收取的不是門票,而是管理和維護費,“(古維費)得收,只是看通過什么方式收,如何合理利用”。 |
相關閱讀:
- [ 05-10]大水圍城,“捕魚者悅”讓人樂不起來
- [ 05-09]央視評“草原天路”收費:圍城收費是殺雞取卵
- [ 04-15]“垃圾圍壩”呼喚監管走出“圍城”
- [ 04-11]鳳凰古城暫停“圍城收費”首日觀察:商戶拍手叫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