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解讀“土十條”:守住土壤環境質量底線
2016-06-01 06:56:07?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堅決守住土壤環境質量底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解讀“土十條” 新華社記者榮啟涵 吳晶 國務院日前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這是繼“大氣十條”“水十條”之后向環境污染宣戰的又一次國家行動。 “土十條”部署的相關措施能否改善總體狀況堪憂的土壤環境?能否遏止損害群眾健康的土壤污染問題?能否守住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土壤環境質量底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我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 問:我國土壤環境的總體狀況如何? 答: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總體粗放,產業結構和布局仍不盡合理,污染物排放總量較高,環境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當前,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我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污染類型以無機污染為主,有機污染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在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中,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11.4%。 我國局部地區土壤污染較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鎘、汞、砷、鉛4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抽樣調查顯示,污染企業及其周邊點位超標率為36.3%、工業廢棄地為34.9%、工業園區為29.4%。 土壤污染防治起步較晚、基礎薄弱 問:我國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較晚,目前的工作基礎還很薄弱,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尚未形成。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關注礦區土壤、污灌區土壤和六六六、滴滴涕農藥大量使用造成的耕地污染等問題。 “六五”和“七五”期間,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支持開展農業土壤背景值、全國土壤環境背景值和土壤環境容量等研究,積累了我國土壤環境背景的寶貴數據,在此基礎上制訂并于1995年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近年來,我國土壤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探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組織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掌握了我國土壤污染特征和總體情況;二是出臺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體系;三是開展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工作,完善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四是制定實施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啟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五是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
相關閱讀:
- [ 05-30]福建環保執法查案數量質量居前列 獲環保部通報表揚
- [ 05-16]環保部:對山西晉城等執法不力之地開展督察
- [ 05-13]小水泥廠起訴大部委 國家環保部上午出庭應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