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產業正“蝶變” 轉型譜新篇
2016-05-30 16:31:37??來源:中安在線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實施主導產業培育工程,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華為、科大訊飛、金山云、小米、世紀互聯、艾默生……在宿州高新區云計算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已有150多個云計算項目落戶。到2020年,云計算產業將實現500億元產值。傾力打造華東地區最具特色的云計算產業集群,這個傳統農業大市正在上演精彩“蝶變”,通過智慧農業、電子商務、智能制造等云計算應用產業,帶動農業、制造業、能源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皖北振興,事關全省發展大局。“十二五”以來,我省大力實施加快皖北振興戰略,出臺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理清發展思路,營造良好環境。 2012年,皖北5市1縣1區納入《中原經濟區規劃》,皖北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 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皖北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堅定不移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深入實施主導產業培育工程,著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皖北地區發展提質增效升級。 亳州譙城經開區現代中藥產業、蚌埠硅基新材料產業園硅基新材料、阜陽太和經開區現代醫藥產業等集聚發展基地,獲批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安徽華源醫藥產業物流園等7個物流園區年產值超200億元,潁上八里河風景區等升級為5A級景區,亳州花戲樓景區擴容提升等加快建設……“十二五”以來,皖北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中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煤電、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規模日益壯大。 數據顯示,皖北六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20.2∶47.6∶32.2調整為2015年的17.1∶46.6∶36.3。工業主導地位日益突出,2015年六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642.1億元,是2010年的1.8倍。今年一季度,六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實現突破式增長,增速為25.3%。 受益于產業結構優化,經濟運行提質增效。 2010年至2015年,皖北六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1%,經濟總量由3589億元增加到6230億元;六市財政收入由451億元增加到908億元,年均增長15%。蚌埠連續6年、宿州和阜陽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先后躍上1000億元臺階。今年一季度,亳州、宿州、蚌埠、阜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92.4億元,增長10.1%,增幅高于全省1.6個百分點。 加大招商引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批質量高、牽動性強的產業項目落地生根 5月10日,在省與全國知名民營企業推動長江經濟帶戰略發展洽談會上,蚌埠市達成了一批豐碩成果,簽約項目投資規模達815.6億元,占全省11.1%。 近年來,我省將皖北地區重大招商項目納入統一招商推介重點項目范圍,做好宣傳推介、項目實施等服務工作,推動央企、省屬企業、知名民企與皖北合作,一批體量大、質量高、牽動性強的大項目在皖北大地落地生根。今年,皖北六市納入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995個,年度計劃投資2630.8億元,一季度完成投資748.3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28.4%。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載體。我省明確,綜合運用產業規劃、產業目錄、優先審批、要素保障等措施,優先支持有利于發揮資源優勢和具有高成長性的產業項目在皖北地區布局;省屬國有企業新上工業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在皖北地區落地等。 目前,我省已先后批準了淮南、淮北、定遠3個化工基地規劃,中安聯合煤制烯烴、淮北煤焦化、田集電廠等一批項目落戶皖北。去年,省發改委優先將皖北地區2161個項目納入“大新專”項目庫組織實施,省國資委引導省屬企業在皖北地區投資項目208個,投資額411億元;推動央企與皖北地區集中簽約70個重大項目,投資額1079.2億元。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等部門支持宿州經濟開發區等8個省級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固鎮經濟開發區、潁東經濟開發區擴區獲得省政府批復。今年一季度,阜陽、宿州、蚌埠、亳州固定資產投資822.7億元,增長19.5%,高于全省8.1個百分點,四市增幅居全省前4位。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項目的重點目標。 2015年,僅省科技廳支持皖北地區省級科技攻關項目等325個(項)、經費2.2億元,省創新型省份建設補助資金比例對阜陽、亳州、宿州市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規定的基礎上上浮20%。從2012年到2015年,皖北地區新增企業技術中心217家,建設淮南市礦山微震感知、安徽環境污染物降解與監測、中能化工粉煤加壓氣化工程等4個重點實驗室以及各類工程技術中心61個。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