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出現暴力事件后 教育者不正面應對 導致教育良機錯失 “校園欺凌事件的屢屢發生,說明我們的教育有缺陷。”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會長尚華表示,當下教育過于注重文化的灌輸,而忽略了珍愛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讓孩子們對正常的社會交往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另外對老師、對法律的敬畏感也在逐漸消失。校園欺凌事件往往出現在小學五六年級以上到高中低年級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使用攻擊行為,把敵對情緒直接發泄到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上。而在出現暴力事件后,學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門又往往不正向面對,及時對所有孩子進行教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也造成教育良機的錯失。華商報記者 楊德合 >>相關鏈接: 學校要有欺凌事件 應急處置預案 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這是我國第一次正式從國家層面應對校園暴力與欺凌問題。 通知要求,各校要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要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并明確負責人;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 此次專項治理從4月持續到12月。專項治理期間仍發生校園欺凌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將予以通報、追責問責并督促整改。 |
相關閱讀:
- [ 05-26]清華“95后”女生調研“老北京” 紅火表象后的隱憂
- [ 05-26]臺灣16歲少年借車夜游闖紅燈 高三女生被撞昏迷
- [ 05-26]廈門六中門口一對雙胞胎女生被撞 十幾人抬車救助
- [ 05-25]“80后”女生 用鏡頭講述“人在寧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