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資料圖) 如果說楊絳先前的作品關照的是世事,是社會,那她晚年的作品則是在關照自己。2007年,楊絳出版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死亡,無論是佛教、道教還是基督教,對于死亡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釋系統,《走到人生邊上》可以看作是楊絳對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靈魂等哲學命題的一次終極思考。 “二OO五年一月六日,我由醫院出院,回三里河寓所。我是從醫院前門出來的。如果由后門太平間出來,我就是‘回家’了。 躺在醫院病床上,我一直在思索一個題目:《走到人生邊上》。一回家,我立即動筆為這篇文章開了一個頭。從此我好像著了魔,給這個題目纏住了,想不通又甩不開。 老人的前途是病和死。我還得熬過一場病苦,熬過一場死亡的苦,再熬過一場煉獄里燒煉的苦。老天爺是慈悲的。但是我沒有洗煉干凈之前,帶著一身塵濁世界的垢污,不好‘回家’。” 楊絳這次走到人生邊上,親臨生死一線之間的經歷,讓“回家”的路附著了更多體驗,更多關于人類生命、死亡的本真體驗。 楊絳的死亡觀,對死亡、死亡與生命的關系的看法,對人類終極宿命的觀照,有一個與自身生命共進的過程。她相信靈魂不死,不再對周遭事物的短暫和生命的匆促感到不安,不再無可奈何地發出人生一切只是夢幻泡影的喟嘆。 “我試圖擺脫一切成見,按照合理的規律,合乎邏輯的推理,依靠實際生活經驗,自己思考。我要從平時不在意的地方,發現問題,解答問題;能證實的予以肯定,不能證實的存疑。這樣一步一步自問自答,看能探索多遠。好在我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無黨無派,也不是教徒,沒什么條條框框干礙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淺顯的事,不是專門之學,普通人都明白。” 一個人到底該怎樣度過晚年,如何面對人類最終的命運?這是人最深層次的問題,數千年里無數賢哲一直爭論不休,回答這樣的問題擔子太重。楊絳的生命一路沉甸甸地奔騰流淌,靈魂曾在抗爭中受傷,鮮血梅花一般濺落、流溢。于人生邊上萬般苦思和斷想中,她描述人類的困惑與祈愿、渴望與希冀、生命之本或精神之魂,“九蒸九焙”之后的沉靜里,滿是歷劫后的積淀和大徹大悟。 楊絳走在人生邊上思考生命本源,思索天地生人的目的,思考天命大戒,成了一個新世紀的靈魂啟蒙者。人人受鍛煉,受鍛煉的是靈魂。她的靈性良心如清水般潔凈、通透,正是人類本性之魂。 “這純潔的、看不見的靈魂離開了人世,就到那看不見的、神圣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上去了。靈魂到了那里,就在幸福中生存,脫離了人間的謬誤、愚昧、怕懼、瘋狂的熱情,以及人間的一切罪惡,像得道者說的那樣,永遠和天神們住在一起了。” |
相關閱讀:
- [ 05-25]著名翻譯家楊絳先生病逝 享年105歲
- [ 05-25]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先生今晨去世 享年105歲
- [ 05-23]楊絳“被病危”是情懷炒作習慣使然
- [ 07-21]楊絳談好婚姻: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
- [ 07-27]楊絳惜時如金 讀研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圖)
- [ 02-18]錢鐘書手稿拍賣案楊絳一審獲賠20萬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