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與錢鐘書的女兒錢瑗(資料圖) “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當年已近九十高齡的楊絳筆耕不輟,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并將丈夫錢鐘書七萬余頁的筆記悉心整理出版。2003年,《我們仨》出版問世,這本書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了無數中國人。而時隔四年,96歲高齡的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被評論家稱贊:“九十六歲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嬰兒的純真和美麗。”走到人生的邊上,她愈戰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2001年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楊絳在捐贈儀式上說,這次是一個人代表三個人說話: 楊絳:我是一個人,代表三個人,我自己一個,還有已經去世的錢鐘書,和我們的女兒錢瑗。那個時候,我跟錢瑗在錢鐘書的病床前邊,我們一起就商量好了一件事,就是說,將來我們要是有錢,我們要捐助一個獎學金,這個獎學金就叫“好讀書”獎學金,不用我們個人的名字,這是第一句話。第二句,“好讀書”獎學金的宗旨是扶貧,因為我們看到富裕人家的子弟,他們如果要升學很方便,可是貧窮人家的兒女盡管他們好讀書,而且有能力好好讀書,可是他們要上一個中學就有種種困難,上大學就更不用說了。“好讀書”獎學金宗旨就是要鼓勵和幫助家境貧寒的學生。“自強不息”是“起”,起點的起;“厚德載物”是“止”,“止于至善”的“止”。這八個字很完美,清華的校訓也就是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對于得獎學生的期望。 截至2012年底,“好讀書”獎學金捐贈累計逾千萬,受到資助的學生已達數百位。“好讀書”表達了楊絳一家三口對生命和靈魂的全部要求和期待。永遠上進,自強不息,這股知識分子的清流所及,必將草木茂盛、春暖花開。 楊絳(資料圖) 楊絳與錢鐘書一樣,出了名的不喜歡過生日,她曾經為了逃避打擾,專門躲進清華大學招待所住了幾日“避壽”。她早就借翻譯英國詩人蘭德的這首著名的詩,寫下自己無聲的心語: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這是楊絳非常喜歡的名言。在許多朋友的眼里,楊絳生活異常儉樸、為人低調。她的寓所,沒有進行過任何裝修,水泥地面,非常過時的柜子、桌子,老舊的樣式,始終安之若素,室內沒有昂貴的擺設,沒有書房,只有一間起居室兼工作室,也當做客廳,但每間屋子里有書柜,有書桌,所以隨處都是書房。楊絳總是說,我這樣已經很好了,這是我們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一些淡雅的花草,散擺在案頭和陽臺,給她帶來一些春的氣息。 |
相關閱讀:
- [ 05-25]著名翻譯家楊絳先生病逝 享年105歲
- [ 05-25]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先生今晨去世 享年105歲
- [ 05-23]楊絳“被病危”是情懷炒作習慣使然
- [ 07-21]楊絳談好婚姻: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
- [ 07-27]楊絳惜時如金 讀研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圖)
- [ 02-18]錢鐘書手稿拍賣案楊絳一審獲賠20萬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