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0日專電 題:網絡支付“風險系數”增加 各方應加強合作共筑“安全網” 新華社記者吳雨 隨著互聯網支付行業的快速發展,支付安全問題越來越令消費者擔憂。日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客戶實名制落實不到位、特約商戶審核不嚴、交易風險預警不完備、客戶信息泄露已成為互聯網支付面臨的重大風險。專家表示,作為市場主體,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加強自律的同時,更應加強合作,共同構筑“安全網”。 【實名賬戶剛過半】 實名制是金融活動的基礎,是防范金融犯罪的第一關,如果落實不好將為欺詐、洗錢、盜刷等方面留下巨大的風險漏洞。但從目前落實情況看,網絡支付實名制并不令人滿意。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實名認證支付賬戶達13.46億,同比上升8個百分點,剛超過支付賬戶總量的一半。 《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6》指出,網絡支付客戶實名制有待進一步嚴格落實、快捷類支付業務認證方式有待優化和完善。現實中,電信運營商對手機號碼、SIM卡的發放尚未完全實現嚴格的實名審核;此外,部分支付機構在客戶登記、變更預留手機號碼時,也未實施嚴格的身份識別措施,客戶在商業和支付機構預留手機號碼不一致的情況較為常見。 【審核不嚴代扣變“盜扣”】 2015年發生多起客戶銀行存款莫名消失的風險事件,客戶的銀行卡先被存入少量金額,接著手機收到短信,提示卡內余額分多筆被轉出。 報告分析認為,這是由于部分機構濫用跨行代扣接口所導致。例如,部分市場主體未嚴格履行對特約商戶的審核責任,導致客戶銀行賬戶資金通過代扣接口被非法扣劃。 業內人士指出,水電煤、移動電話等業務自動扣費,本是方便百姓生活的服務,但如果銀行和支付機構沒有盡到交易審核和風險預警義務,讓不法分子將代扣變成“盜扣”,就會為網絡支付服務帶來極大的風險隱患。 【監控不力支付渠道成銷贓渠道】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相關人士介紹,近兩年受理的部分消費者投訴案例顯示,當消費者遭遇網絡欺詐、中病毒被釣魚后,銀行賬戶或支付賬戶資金就會迅速通過一些支付機構的互聯網支付渠道,分成多筆以購買游戲點卡、話費充值等形式被分贓。 造成上述原因,是交易檢測和風險預警功能不完備所致。報告指出,目前支付機構交易監控水平和異常交易識別能力參差不齊,部分中小支付機構業務健康模型比較簡單,監控規則不夠科學、數量嚴重不足,難以有效識別風險交易,而變相成為一些違法活動的銷贓渠道。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一些游戲網站容易成為銷贓平臺,此類網站追求簡便快捷而忽視交易審核;而作為網絡支付市場的主體,銀行和支付機構有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維護賬戶安全監管,不能以追求支付創新為借口,忽視交易監控。 |
相關閱讀:
- [ 02-29]紅包大戰與個人網絡支付時代
- [ 02-18]人民銀行提示:網絡支付小心信息泄露風險
- [ 01-19]網絡支付進入收費模式 榕手機銀行轉賬全部免費
- [ 01-04]網絡支付新規發布 發紅包超千元需認證
- [ 12-30]網絡支付既要鼓勵創新,又要規范發展
- [ 12-30]網絡支付新規為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