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稽查“股市看門人”傳遞三大信號
2016-05-20 07:55:49? ?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海外網5月19日電據證券日報消息,近日,證監會集中對6家審計和評估機構實施立案稽查行動,這在證券執法歷史上是第一次。筆者認為,對審計和評估機構等“股市看門人”集中執法,猛敲警鐘,不僅為了提高當前的執業水準和道德行為規范,而且預示著未來對此類監管會更趨嚴格?!叭姹O管、依法監管、從嚴監管”的監管理念正逐漸滲透到資本市場的各個層面。 此次集中稽查行動傳遞并且強化了三大信號: 第一,獨立審計和評估機構作為市場“看門人”,責任非常重大。 毫無疑問,證券市場投融資活動高度依賴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公司財務信息和資產評估信息是否符合信息披露規范要求,直接關系到投資者的投資判斷。而事實上,普通投資者對于賬務審計和資產評估的專業知識是很不夠的,這就需要審計和評估機構發揮“公益代理”職能。 普通投資者看一家企業經營狀況怎么樣、利潤回報好不好、有沒有前景,選擇或者不選擇某家企業做投資,首先要依靠會計師審計出來的數據和資產評估報告。 實踐證明,離開了獨立審計和評估機構等“看門人”,就不會有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也就不會有持續穩定和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 為了提升審計和評估機構的執業質量,證監會長年來堅持不懈,不斷推進制度建設。自1993年起,針對審計和評估機構從事證券相關業務,證監會與財政部先后聯合實施了執業資格管理制度。同時,證監會每年還會對具備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機構進行全面檢查、專項檢查和抽查,檢查內容涉及執業質量、內部治理、質量控制體系等多個方面。 第二,部分審計和評估機構存在執業失職、瀆職問題。 從證券市場發展現狀來看,絕大多數從事證券業務的審計和評估機構能夠認真貫徹執行規范執業行為的一系列制度、準則和規定,審計和評估執業質量有了明顯提升。但是,也有一些機構執業質量不高,執業理念和態度存在問題。 具體包括:1.獨立性缺失,審計、評估機構與委托方存在影響公正履職的利益關系;2.執行準則不到位,審計、評估程序流于形式,基本程序執行不到位,獲取審計證據、評估資料不充分;3.職業懷疑不足,在計劃和實施審計、評估工作中,不能保持必要的職業懷疑,對于異常情況甚至舞弊跡象不予有效識別或應對;4.職業判 斷不合理,形成的關于審計、評估事項處理意見背離會計處理和資產評估的基本原則。 這些問題影響了審計、評估機構獨立、客觀、公正地履行職責,導致不斷出現勤勉盡責不夠及審計失敗事件,不但使審計、評估機構喪失了應有的看門、把關作用,還助長了一些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虛假披露信息的勢頭,成為了市場各方關注的重點。 2001年,因協助上市公司銀廣夏財務造假,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一夜間覆沒。 第三,強化對審計評估等中介機構執業的監管,就是保護投資者權益。 在當前“全面監管、依法監管、從嚴監管”的監管理念下,加強對中介機構特別是審計評估機構的監管尤為重要。加強對包括審計評估機構在內的中介機構的監管,不僅是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質量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工作舉措。 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既是股票市場健康公平的體現,又是監管有效、基礎制度扎實的反映,也是一切監管的落腳點。對投資者權益最好的保護,就是給投資者提供陽光透明的市場環境,創造一個信息充分披露、信息相互對稱的市場。 近來證監會多次強調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既是對其長期監管理念的重申,也有適應市場新形勢的新內涵。審計和評估機構、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市場中介機構嚴格依法辦事,處處秉承公平原則,以規范行為履行市場擔當,普通投資者的權益才能得到切實保護。 因此,證監會對中介機構從嚴監管,就是對投資者權益更好的保護。筆者相信,未來對審計評估機構的監管將更趨嚴格,將成為常態化制度安排,審計和評估機構將真正發揮“守門人”的作用。 在此,筆者建議,在從嚴監管、依法查處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監管層也應加大對其他市場參與者違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這也是“全面監管、依法監管、從嚴監管”的迫切要求。(侯捷寧) |
相關閱讀:
- [ 05-19]股市震蕩基金不悲觀 重金抄底上市公司定向增發
- [ 05-18]經濟L型股市該是個什么型?
- [ 05-16]股市監管該出手時就出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