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4日消息(記者王楷 潘毅)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當前,非法集資犯罪案件高發,形勢嚴峻。記者從公安部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非法集資犯罪的立案數達2300余起,涉案金額超億元案件明顯增多。與此同時,犯罪活動網絡化特征明顯,假借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微商、外匯理財、虛擬貨幣等名義的案件增多。近日,上海、江西公安機關破獲的兩起案件,犯罪分子正是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從事非法集資和傳銷犯罪活動。 作為“互聯網 ”在金融領域的重要表現形式,P2P網貸平臺近年來發展迅猛,但一些欺詐項目夾雜其中。2015年,上海市公安機關偵破滬易貸非法集資案。犯罪嫌疑人邢某曾經在溫州從事建筑業,旗下有上百家美容連鎖機構。為了“讓錢來得更快”,2014年3月起,他成立上海佰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設立“滬易貸”網站,對外宣稱“滬易貸”是佰強旗下網絡金融投資平臺,通過“滬易貸”先后發布為期1至12月不等的投資標的,承諾到期歸還本金并支付高額的年息。據公安機關調查,這些標的幾乎一半都是虛假的,背后沒有實際項目。 上海公安局經偵總隊一支隊探長林植介紹說:“從網站上,投資人看到這些錢投了這個標,有可能是進了這家項目公司,但其實錢經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都轉移到自己控制的個人銀行卡,相當于形成了資金池。然后用資金池里的錢去放貸。” 截止案發,佰強公司通過“滬易貸”共募集資金1.9億余元,其中最高的一筆達到600余萬。打著高收益、低門檻、快回報的招牌,不少投資者被釣上了鉤。林植: 林植說:“他其實是2014年5月開始做的,到2015年的4、5月份平臺的資金就兜不下去了。在短短一年時間里,能吸引到這么多投資人的錢,主要原因是利息比較高,在網站上許諾的達到年化的百分之二十幾到三十幾,而且都可以做短期,比如一個月到三個月,投資人比較感興趣。” 據了解,在“滬易貸”平臺進行交易的投資人來自全國各地,涉及近29個省市自治區。那么,這些人當初是怎么上鉤的呢?犯罪嫌疑人邢某表示,除了在其他網站做廣告、用QQ群維系關系、在社區散發宣傳單頁、群發廣告短信等方式,該公司還在安徽組織過兩百多人的大型宣講會,宣傳其當地某地產項目。“約他們到公司來見面,到項目實地考察,看這里的房價等各方面,反響很好,覺得項目都能賺錢的,他們當時才投了資。” 此案正在審理中。近期發生的“e租寶”、“泛亞”、“上海申彤大大”等非法集資案件危害巨大、波及地域廣泛。越來越多的案件打著互聯網金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中介、股權投資、旅游、養老、民辦院校、境外上市等旗號,網絡借貸成為案件多發的高危領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涉眾型經濟犯罪偵查處處長劉路軍認為,這種形式和以往相比更具有新穎性,很多老百姓不了解什么是金融業態,但一看收益率非常高,很有誘惑力,而且違法犯罪分子宣傳時往往打著國家政策、項目、經濟創新的幌子撐門面,但實際上干的是魚目混珠、違法犯罪的事,和國家倡導的大政策、大方向是相反的。 |
相關閱讀:
- [ 05-13]央行: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10億元
- [ 05-13]我國將大力解決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難及融資難問題
- [ 05-13]拓展直接融資渠道為企業輸血 加快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 [ 05-13]“十三五”期間國開行計劃向福建提供融資總量不少于七千億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