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三維”扶貧創模式
2016-05-13 10:25:0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產業扶貧: 因村而異 理清脈絡 實現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才能帶來經濟收入,因此扶持產業發展是農村脫貧致富的關鍵。 屏南在扶貧開發和促進農戶穩定增收方面,遭遇到一系列挑戰:傳統種植業面臨生產要素相對匱乏和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的雙重擠壓,生產項目成本高、抗風險能力低、增收可持續性差的弱點日漸暴露。 如何挖掘適合農戶增收的產業和生產模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金會針對這一問題,在康里村、孔源村實施示范戶項目,并已取得良好成效。 康里村傳統種植產業是臍橙和油柰,種植規模都相當大,但由于栽培技術不規范,生產進程缺乏科學安排,修剪不當,又受多種病蟲害影響,導致臍橙大小年明顯,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低。加之村民互助意識較弱,一些好的經驗和技術沒有得到交流傳播,銷售時又各自為戰,甚至競相低價拋售,影響了收入。 如今,記者走進康里村,已是另一番景象。果園里還是種著臍橙和油柰,但村民們興奮地忙碌著,對收獲充滿信心。 原來,為幫助種植戶實現增產增收,基金會因地制宜在該村開展“臍橙和油柰栽培示范項目”。項目以每10戶作為一個示范單位,為每戶提供持續3年的肥料、農藥費用,前提是每戶示范戶必須要帶動5戶相對較弱的種植戶。 “這種傳幫帶的形式不僅提高了村民互幫互助意識,也有利于提高種植效益,增加村民收入。”項目負責人李志庭說。 基金會還從培養示范戶入手,開辦培訓班,引導村民學習先進技術,進行現場跟蹤指導,規范生產環節。村支書鄭英譚說,以前村里臍橙種植規模雖然不小,但由于管理、營銷不到位,一直賣不上好價錢。隨著示范項目的實施,臍橙果皮光滑圓潤、口味變甜、病斑減少、落果下降,臍橙產量從原來的每畝1200多公斤提高到現在每畝2000公斤,價格從每公斤0.8元,提高到每公斤3.6元。 扶貧項目上馬,還要方便村民從事生產,于是,全長11.5公里、寬3.5米的生產便道出現了,便道覆蓋了全村80%果園。“新修的生產便道太方便了,直通地頭,以前每逢收成時節都要聘請挑工花上四五天,現在專車進果園,半天就搞定,省時又省力。”臍橙示范戶鄭綿厚難掩心中喜悅。 從康里村民最上手的臍橙和油柰種植入手,一路扶持,一路風景。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11年的2900多元增加到2015年的7900多元。 棠口鄉孔源村,生產上則遇到另一種問題水患。孔源村主要種植花菜和西瓜,但谷地因地勢平坦,河道狹小,最窄處僅一米多寬,泄洪能力不夠。 “每年汛期,河道兩邊的近千畝田地經常被淹,如果碰上收獲季節,花菜和西瓜血本無歸,損失慘重。”村主任陸道旺痛心地說。此外,村邊的“對面洋”和“河上崗”屬于坡地,水渠因年久失修,導致缺水嚴重。 針對這一情況,2013年,基金會啟動“河道整治項目”,資助30多萬元修筑700多米防洪河堤,令400畝農田免除水患;通過“節水灌溉項目”,鋪設管道4000多米,解決坡地水源灌溉問題。水源有了保障,又不再有水患,菜地自然就成了村民創收的基地。 |
相關閱讀:
- [ 05-12]蕉城區飛鸞鎮志愿者巾幗助力扶貧
- [ 05-12]福清市領導赴各街鎮調研精準扶貧工作
- [ 05-11]扶貧搬遷為精準扶貧再提速
- [ 05-11]漳州市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近1.3億元
- [ 05-10]扶貧辦回應“手機話費判定貧困生”:未進行專項評估
- [ 05-10]扶貧辦:東部地區要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扶貧投入
- [ 05-10]激勵保險資金助力精準扶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