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迎調兵遣將密集期 “二把手補缺”臨危組隊闖關
2016-05-13 06:47:15??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在國資整合的大棋局里,央企將帥的調度,暗藏深謀遠慮的布局,也牽動資本市場的神經。 5月9日,“油糧機礦”四大央企同一天接連換帥換將。《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除集團層面“一二把手”的人事調整外,央企高層近來頻現變動。微妙的是,這一切人事變動背后,恰好暗含了當下央企高層挪移的四大主線:人事交流、重組整合、到齡退休和避不開的反腐風暴。 “掌門空降”引重組等諸多猜測 劉明忠最近很忙。掌舵新興際華的他,自5月9日起又多了共和國工業長子——中國一重董事長的頭銜。而在過去的9個月左右的時間里,該職位一直空缺。2015年8月,中國一重原公司董事長、51歲的吳生富“突然去世”。有媒體報道稱,其被發現在辦公室自殺身亡,或與反腐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人兼任兩家央企負責人,這在國資委成立以來實屬罕見。且兩家企業的總部分屬兩地,中國一重總部位于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新興際華總部則在北京。有業內人士猜測,這一人事變動背后不排除兩家央企合并的可能性。據了解,中國一重與新興際華的主營業務交叉主要在裝備制造方面。而中國一重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50.12億元,同比下降31.60%,凈利潤虧損17.95億元,亟待解困。 不過,也有人認為可能是為了推動中國一重的內部改革。1959年出生于甘肅榆中的劉明忠,職業生涯一直未繞開軍工冶煉。從其個人經歷來看,的確是一位善于從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入手,推動企業體制機制改革、重視創新的管理者。 2005年接任新興際華董事長時,擺在劉明忠面前的局面是:成員單位眾多,產業結構復雜,普遍缺乏盈利能力。上任后,劉明忠開始對內部產業結構大動手術,并構建了冶金、服裝、重工、發展等四個專業化板塊公司,對所屬企業進行專業化管理。金融危機期間,為了抵御行業周期帶來的沖擊,劉明忠創造性地提出了“兩制”(模擬法人運行、產供銷運用快速聯動機制),并在內部進行試點后,進行全面推廣。 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2年,新興際華集團公司營業收入從150億元增長至1803億元、平均年遞增36%,利潤從8.5億元增長到39.65億元、平均年遞增18%,在央企中的排名從100多位上升至前50位,并于2011年進入世界500強。 同樣因“空降”而引發諸多猜測的還有呂軍。和劉明忠一樣,呂軍同樣行事比較低調,很少有見諸媒體的報道,其任職的中糧期貨這些年在國內期貨市場可謂風生水起,其本人職務也是步步高升,直至中糧集團副總裁。2013年,呂軍被調任中儲糧總經理。對此,有內部人士稱,組織對其上任的評價是“年富力強,在市場化業務方面比較有經驗”。而今年1月,中儲糧原董事長趙雙連受命出任中糧集團董事長,該職位在空缺四個月后由呂軍補位掌舵。 中糧和中儲糧都是為國家承擔糧食收儲業務的大型糧企,業務上的重疊,伴隨著雙方高層的人事交流,二者整合重組的消息一直不絕于市場。也有分析師認為,空降呂軍是中儲糧變革前奏的一個信號,現在的中儲糧是政策性為主,市場化為輔,未來的中儲糧可能會更加注重市場化業務方面的發展,中儲糧有望成為“中糧第二”。 |
相關閱讀:
- [ 05-11]十八大后15個省份換紀委書記 廣西遼寧兩度調整|央企集團"一二把手"密集調整
- [ 05-11]五大央企換帥 近期央企集團“一二把手”密集調整
- [ 05-10]中國央企際華集團首次進軍美國市場
- [ 05-07]國資委排查106家央企債券風險 已違約84億元
- [ 05-07]花200多億向央企購買服務,貴州為了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