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監管是互聯網健康發展的硬道理
2016-05-11 15:12:55??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 最新消息顯示,國家網信辦會同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北京市有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百度,集中圍繞百度搜索在“魏則西事件”中存在的問題、搜索競價排名機制存在的缺陷進行調查取證后得出結果,明確指出百度搜索相關關鍵詞競價排名結果客觀上對魏則西選擇就醫產生了影響,百度競價排名機制存在付費競價權重過高、商業推廣標識不清等問題,影響了搜索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容易誤導網民,必須立即整改。隨后,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親擬的內部信開始在網絡空間流傳,從行文看,筆者試圖回到社會責任的角度,對百度的商業模式進行有效的調整和監管,信中還向全員強調,“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 從亞當斯密開始,如何均衡市場/資本-社會/道德之間的關系,就始終是各方關注的命題。一般來說,偏好個人主義和市場化的教科書,將希望寄托在企業家道德血液的基礎之上;但坦率來說,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都證明,道德這東西在面對超過300%利潤回報誘惑的時候,會變得不靠譜。真正的硬道理,尤其是要確保網信事業遵循健康發展的硬道理,只能是有關部門(以網信辦為代表)的有效監管。 這種監管能力的建設,國家綜合治理能力建設的一部分,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歷史任務在網絡空間的具體體現。 這次網信辦的監管行動,是419講話之后的首次行動,在事件發酵48小時內進駐百度,一周拿出三條整改意見,堅定的意志、有效的行動、精準的治理方向,顯露無疑。 不過,在一些情緒激昂的網民看來,網信辦的整改意見沒有“見血”,更談不上滿足少數極端主張“一棍子敲死百度”的意見。但是,依法治網這項原則決定了網絡空間治理不是美國隊長式的超級英雄PK怪物的“速決戰”,也不能是以政治運動方式進行短時期的集中整治“刮上一陣風”。百度固然引發了民意的不滿,但對于網絡空間中的各種聲音,“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 整體來看,網信辦的此次監管,嚴格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基本原則展開,不僅關注具體問題的解決,也涉及廣義長效制度的建設。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7億網民的“超級大網”的生態,恐怕也不是靠蠻力以短平快方式可以做到的。治理意見的出臺僅僅是長征的第一步,內部信或許可以算作是一個比較積極的回饋信號,但對于整個網絡空間的有效治理,貫徹實現互聯網造福人民的基本原則的宏偉事業來說,這絕對不是結束,只算是結束的開始。 |
相關閱讀:
- [ 05-11]互聯網醫院:讓龍巖人在家看病 20多名萬專家任您選
- [ 05-11]互聯網企業價值觀端正方能致遠
- [ 05-11]互聯網+導游,能否改變導游生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