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文化中國的建設將成為發展重點,具體包括“一個工程”和“四大體系”。“一個工程”,即實施文化精品創作工程; “四大體系”,即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對外文化交流體系 當中國已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文化發展迫在眉睫。這既是提升綜合國力的需要,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十三五”時期,文化中國的建設將成為發展重點。具體包括實施文化精品創作工程,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對外文化交流體系。不少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一個工程”、“四大體系”將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揭開更加繁榮的圖景。 一個工程四大體系:對應的是當前的薄弱環節 毋庸諱言的是,相比以往,今天文化強國建設的起點更高——文化領域的諸項改革卓有成效:電影市場成為全球第二大票倉,作家莫言、劉慈欣、曹文軒相繼獲得國際文學重要獎項,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超過3%、并可望在2020年達到6%成為支柱產業…… 但與此同時,相比于經濟硬實力,文化軟實力相對薄弱,出現了專家所說的“不對稱崛起”,文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尚未起到全面帶動作用,有諸多亟待破解的瓶頸。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高宏存對記者表示,一個工程與四大體系,一方面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所面臨的主要任務,另一方面也對應著當前文化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以傳統文化的傳承為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系到國家 精神的塑造和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中華文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但以前對這一部分重視不夠,導致傳統文化沒有得到有效傳承。” 上海市社科院文學所副所長榮躍明則認為,當前文化建設中遭遇的最大問題,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文藝作品的創作力得到釋放后,如何平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以文學創作為例:目前我國每年誕生的長篇小說逾千部,并且通過影視等其他藝術形式獲得了二次傳播,但其中真正的精品力作并不多,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現象,同時精品的傳播力度也非常有限。在榮躍明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商業杠桿引導了作品的創作與傳播。“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促進和鼓勵精品創作的 機制,目前還在探索之中。這也是實施文化精品創作工程的意義之一。”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