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臺村支部書記陳國接受網媒記者團采訪。中國網信網記者 馬頔 攝 當被問到如何說服群眾支持土地流轉的時候,顧家臺村支部書記陳國向記者介紹,他是農民出身,理解農民有地心里才踏實的想法。他白天發展產業,晚上走村串戶,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他帶村民出去參觀,看那些搞旅游成功增收的地方,讓農民看到更多脫貧致富的例子,從而轉變老觀念,接受新思想;給農民分紅,讓他們切實嘗到甜頭,感到幸福。有了農民的支持,今年3月,顧家臺村土地流轉已全部完成。 企業進村有擔當 這次活動中,記者采訪到許多進駐貧困村的企業家。在大道村,進村開山的公司負責人朱國發告訴記者,他們看到了大道村生態旅游項目富縣、富民的長遠價值,在黨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專家的調研規劃,把荒山黃土變成了廣袤梯田,并種下漫山遍野的梨樹,開發成生態農業園。 易縣梁各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一角。河北新聞網 周國梁攝 梁各莊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負責人王宏偉有著同樣的擔當。他介紹說,園區開發總規劃面積145平方公里,涉及13個貧困村和1.5萬貧困人口。產業進駐之前,周邊貧困農民的年均收入不足3千元,現在可達6千元以上。他驕傲地說,這個產業不僅可以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而且可以保證斷貧并且永不返貧。 習總書記說過,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這些有眼光、有前景、有擔當的好企業進駐貧困地區,使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 盼鳥歸巢建家園 在習近平總書記看望過的貧困戶唐宗秀家,記者看到了即將改建完成的新房子。71歲的唐宗秀對記者說,孩子們都在外務工,房子改建好了,老兩口只需要住其中一間。空余的房子可以用來經營農家院,只是他們老了,如果孩子們不回來,農家院也沒辦法經營了。 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成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瓶頸。“再好的致富路,沒有青年勞動力也走不下去。”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曹建平說出了許多貧困村共同的擔憂。不過,隨著扶貧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外務工的青壯年將會被新產業吸引,回到家鄉,為建設美麗鄉村增加力量。(中國網信網馬頔) |
相關閱讀:
- [ 05-05][網絡媒體走轉改]心系農民 情灑太行——追記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國
- [ 05-05]【網絡媒體走轉改】李保國:“愿做太行一棵樹”
- [ 05-04]全國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行全程
- [ 05-04]【網絡媒體走轉改】追記李保國教授:心之所在 魂歸太行
- [ 05-01]【網絡媒體走轉改】綠色環保低碳 世園會彰顯唐山生態文明建設新風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