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揭北京援藏工作:市屬醫院專家組團援藏
2016-05-03 07:17:44??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援藏教師李鵬(右一)與學生們在一起。京華時報記者張靈攝 在給藏族小患者旦增曲吉完成手術后,援藏醫生楊海明(后排左三)與團隊成員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4000公里,這是拉薩到北京的距離。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北京對口支援拉薩,“援藏”如同一條潔白的哈達,把北京和拉薩兩座城市緊緊相連。 23年來,北京援藏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首要任務,不斷創新援藏模式,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支援拉薩建設。從北京派出優秀的教學管理和援藏教師團隊打造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僅用1年時間已躋身自治區示范校行列;北京14家三甲醫院選調醫療專家組成“組團式醫療團隊”馳援拉薩,力爭用兩年時間幫助拉薩市人民醫院成為三甲醫院……從分散式援助到組團式援助,從引入資金的“輸血型”援助到加大人才幫扶力度的“造血型”援助,組團式援藏的北京模式已成效初顯。 京華時報記者張靈 援藏故事1 藏族學生愛上京味兒課堂 從2015年建校至今,北京拉薩實驗中學已經迎來兩批援藏教師。2015年7月,豐臺區東鐵營一中數學老師李鵬作為第二批援藏教師來到拉薩,至今已和藏族孩子們共同度過了將近一年時間。 在高一(5)班學生德慶加措眼中,李鵬老師的課堂充滿了魔力。她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李老師的情景:“他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支棒棒糖,播放了一首歌。”德慶加措說,那一天,大家吃著老師從北京帶來的棒棒糖,聽他用帶著京味兒的普通話做著自我介紹,感覺自己與北京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數學對藏族孩子而言是一門比較難學的科目。高考150分滿分,考上40多分已算不錯的成績。從北京來到西藏授課,李鵬需要面對的是教學上巨大的落差。“剛來西藏,我特別迫切地想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成績,恨不得每天都陪著他們,輔導他們。”然而,經過一段時間,李鵬發現,這種方法并不見效。藏族學生數學基礎普遍偏弱,很多高中學生連一些基礎的初中知識點都不會。布置的數學作業,交上來一看,全班同學互相抄答案。 終于有一天,李鵬沖學生們發了火,甚至撂下狠話:“不想當你們老師了!”說完,他沖出教室摔門而去。回到辦公室,李鵬正坐在座位上生悶氣,這時,藏族學生斯達措姆悄悄走到他面前,小聲說:“老師,您別生氣了,您知道嗎?我們藏族人把老師看作文殊菩薩的化身,當老師是有功德的……” “當老師是有功德的”,斯達旺姆的這句話,讓李鵬頓時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他想起每天上課時,學生們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想起自己因為備課忘記吃飯,學生們悄悄送來的餃子;想起每次給學生們提出要求,他們快樂而響亮的回答……李鵬懊悔不已。 從那時起,李鵬開始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針對學生基礎薄弱,他鼓勵學生課堂上積極提問,不管學生提出什么問題,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并及時給予肯定:“這個問題太棒了!”“你的思考很獨特,咱們一起把這個問題寫成論文,稿費一人一半怎么樣?”在李鵬的課堂上,學生們不用舉手,有問題隨口就說,總能得到老師的積極回應。漸漸地,課堂上提問的人多了,李鵬的數學課也成了學生們最喜歡的課。 根據藏族學生的學習特點,李鵬總結了一套“學幫理練”教學法,即讓學生們提前預習一個知識點,老師到課堂上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習鞏固、系統梳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隨堂抽測練習,力爭當天學習的知識當天消化。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李鵬的這套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期末考試,他所教的兩個班級數學成績名列全年級第一二名,并高出年級平均分20多分。李鵬的“學幫理練”教學法也得到了全校的推廣。 在西藏的這些日子,李鵬經歷了父親重病住院不能陪護的遺憾;也因為援藏一再推遲要孩子,至今未得到妻子的諒解……李鵬說,與這些遺憾相比,自己的收獲更多。藏族學生真誠善良、懂得感恩的品質時時感染著他,使自己的心靈也在這片雪域高原得到凈化。“每位援藏老師來到西藏都克服了各種困難,既然來了就要真正干點什么。”還有一年,李鵬就要結束自己的援藏生涯。他說,一想到這,就恨不得每天多跟學生們待一會兒,多輔導他們幾個題,將北京老師對藏族學生的關愛永遠留在西藏。 |
相關閱讀:
- [ 05-03]援藏教師的教學試驗:課前一支歌讓學生不再犯困
- [ 04-13]北京3名70后援藏干部擬提拔正副局級
- [ 10-28]多省市醫療援藏隊伍交流 共推西藏衛生事業發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