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16期) 三臺基住戶的危房 文章導讀:高高的圍欄將整個“三臺基”圍住,形成內外兩個世界,里面是斷壁殘垣,外面是整潔的城市。從2011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的這片待拆區就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形態。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朱日嶺 | 內蒙古報道 高高的圍欄將整個“三臺基”圍住,形成內外兩個世界,里面是斷壁殘垣,外面是整潔的城市。從2011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的這片待拆區就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形態。一個早在2008年就確定為棚戶區的地方,卻一直沒有完成被改造的任務,三臺基成了這個城市的一個謎題。 三臺基還有1000多戶未搬 “棚改辦”鐵皮房成野狗撕咬地 三臺基位于“中國煤炭第一市”鄂爾多斯的東勝區南側,因東、南、西三面環水,北面緊接東勝主城區而得名,由于位置特殊,曾被認為是東勝區最具商業開發價值的區域之一。從2008年開始,東勝區將三臺基列為棚戶區改造重點,并將該區域規劃為“北方陸家嘴”。 三臺基是東勝區具有代表性的老城區之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的毛紡廠痕跡明顯,住戶也大多為毛紡廠職工。據當時的一份數據顯示,除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的職工住宅之外,三臺基有住戶2041戶,包括1996年建起的五排六屋樓房233戶。 2009年,三臺基片區的棚戶區開始拆遷,但這場拆遷似乎并不順利。當地居民稱,現在三臺基里尚有1000多戶未搬。 2016年3月20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東南側徒步進入三臺基,發現這一帶的大部分房子已被鉤掉屋頂,在三臺基村的中心地帶,兩排寫著“棚戶區改造辦公室”字樣的鐵皮房子已經殘破不堪,十幾只野狗在里面撕咬。北面的街道似乎是三臺基的主街道,敞開著門的兩個臨街的房子里有人正在嘩啦嘩啦地打麻將。記者問詢后發現,這里大多為臨時租戶,并且幾乎都是年后才租住的。一位打掃衛生的清潔工告訴記者:沒有拆遷的大多都已出租,只有東西兩側才有原住戶,這些原住戶大多是老弱病殘。 對于為什么沒有完全拆掉,一位張姓原住民告訴記者:“當年東勝房地產火爆,原住戶要價(拆遷補償)離譜,雙方談不妥,結果一拖再拖,最后趕上了房地產不景氣,開發商干不下去了,所以成了這副爛攤子!” 記者從相關材料中發現:2006年東勝區有開發企業40家,但一年后便達到了214家,房屋均價也由2000元以下飛漲到3100元,隨后每年均價以2000元的增長幅度遞增,到2009年,某些高端樓盤售價已到萬元之上。東勝區從2006到2009年4年房屋銷售總面積805.8萬平米,但2009年當年新開工面積就達1522.5萬平米。當地人士透露:“房產局的公開數據只是手續齊全的地產數據,事實上未批先建的房子可能比這還多。” 但隨即而來的信息讓地產直接陷入瘋狂。 鄂爾多斯市一個響亮的口號讓所有開發商感覺振奮:打造雙百城市,即百年鄂爾多斯、城市核心區(東勝、康巴什)達到百萬人口。這一戰略口號直接導致了更大面積的開發與建設。東勝區房地產的“十二五”規劃,以雙百為依據。東勝區發展改革局在2010年初的一份材料已將“百萬人口”的計規劃明確到“2010年底東勝區人口達到100萬”。 兩年之后,鄂爾多斯房地產即陷入低谷。一位開發商這樣描述:44萬常住人口,23萬城鎮居民,城郊近4年拆遷了245萬平米土地,使大約8萬人變成市民,他們每戶手里都握著不止一套住宅。包括三臺基的住戶,大多手里不止一套房子。拆遷的難度巨大,很多拆遷戶只要現金不要房子,拆遷談判進行得十分艱難,這個時期在東勝搞房地產的都栽了進去,三臺基也就此成為一片廢墟。 |
相關閱讀:
- [ 04-14]剩余爆竹何去何存 鄂爾多斯市安監局給出建議
- [ 04-08]鄂爾多斯原副市長王會師受賄案開庭審理
- [ 01-28]內蒙古推“去庫存”政策 鄂爾多斯存量商品房或迎機遇
- [ 10-03]鄂爾多斯賽馬為國慶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