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從今年2月正式開業以來,隱匿在北京廣內街道的一家名為“甲骨文·悅讀空間”的書店已被讀者譽為“北京最美社區書店”。 事實上,去年以來,關于實體店開張的新聞一直不斷。臺灣“誠品書店”首家店落戶蘇州、MUJI BOOKS首次在上海開設旗艦店、圖書電商當當宣布未來三年將開設千家實體書店,而亞馬遜更是在去年底推出該品牌首家實體書店。 放眼當下,有咖啡有甜點似乎成了實體書店的標配。但,“體驗”的深層意義并不止于口舌,能契合讀者口味、讓讀者在這里找到回家的感覺,才是更考驗書店經營者的核心要素。 作為北京最年輕的書店,“甲骨文·悅讀空間”側重服務社區居民。“我把它定位為‘打通閱讀的最后一公里’”,創辦人賀超如是解釋為什么要把書店開在商業氣息不濃的社區,因為這里距離讀者最近,立足中老年閱讀和社區親子閱讀。同時,從事閱讀推廣十余年,本身也是媒體人,賀超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開業不到三個月已經請來了閻崇年、虹影、周國平等名家,為書店賺足了人氣。 在北京卓有盛名的萬圣書園被譽為“文化地標”,目前位于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樣知識分子云集的地段,開業至今已20余年,是民營學術書店和學人辦店的先驅。其創辦人劉蘇里對書籍的品位之高早已獲得廣泛認可。書店中不僅有適合大眾的公共讀物,也不乏小眾讀物,出版大家沈昌文認為讀者在這里省去淘書之苦。而這樣有思想的技術含量是很難被其他書店超越的,進而形成讀者在這里不可替代的獨特體驗。 位于杭州的理想谷,是作家麥家開設的“書店 咖啡館 寫作營”。無可否認,可能有些讀者是沖著名人效應來的,但是這家顛覆了傳統形態的書店給人的溫暖確是毋庸置疑。小院里的綠植、免費的茶水咖啡、四處擺放著舒服的沙發。網友“黃胖胖子”說,“隨意看書,自助就好。書不算很多,多是文學類。感覺進這種地方,整個人都變輕了。……讀書就是回家,我會常回家看看噠。” 主打親子閱讀的金中都第二書房則位于公園里,是一個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城市閱讀空間。西城區文化委員會提供的支持,包括房租全免,會員辦卡補貼,圖書采購補貼等。創辦人李巖認為,政府應把對公共文化的投入拿出一部分給體制外的社會機構以培養“鯰魚”。這樣的運營模式,既加強了政府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也給民間的文化建設力量提供了廣闊空間。 正是由于各種書店體驗的細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實體書店才有可能從“網絡閱讀”的大背景中脫穎而出。 《北京書店印象》的主編嚴彬親歷了“風入松”書店的關張歇業,見證了“字里行間”書店不斷擴張新店,也曾為“第三極”書店關門而黯然。他道出對實體書店的期許,“我們為書店的光所吸引,像螞蟻出入自己的精神巢穴。”(完) |
相關閱讀:
- [ 04-23]實體書店賣書賣餐賣咖啡
- [ 04-23]世界讀書日:賣書賣餐賣咖啡 實體書店新選擇
- [ 04-22]實體書店“72小時”不如72變
- [ 04-12]福建省扶持34家實體書店200萬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