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省份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 合并錄取成趨勢
2016-04-14 08:11:3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高考,迎來一次大變革(教育眼) 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拉開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試,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綜合評價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臺,北京、廣東、江蘇、江西、山東、遼寧、河北、貴州、湖南、海南、廣西、甘肅、寧夏、西藏陸續公布實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試點區,目前全國公布方案的省區市已達16個,其他省區市方案也將于年內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臺顯示出“全面系統的招生考試改革”已初具雛形,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怎么改?取消分科、多元評價、合并錄取成趨勢 縱觀各地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方案,雖然在執行時間、具體選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幾個趨勢: 取消文理分科,由“3 X”變為“3 3”模式。以往的“3 X”中的“X”代表文綜或理綜,文科考生考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學、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養出的只是“半個人”,學文的不懂理,學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來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不變的情況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選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 實行“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評價機制,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錄取。其中,統一高考向“全國一張卷”回歸,2016年將有26省份使用統一命題試卷。此外,多地表示將給考生提供兩次外語考試機會,考生可選擇其中較高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兩種,通過合格性考試是高中學生取得畢業資格的主要依據;而等級性考試則以等級呈現,其中3門將作為升學的重要依據。綜合素質評價主要針對“唯分數論”的做法,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狀況、傳統文化素養、創新實踐能力、身心健康、個人特長等。 錄取批次合并。北京、遼寧、江西等地將取消本科第三批次,與本科第二批次合并錄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計劃從2020年起僅設本科和專科兩個錄取批次。傳統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讓高校站在統一平臺上,有利于推動民辦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發展,也有利于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而不僅僅是跟著學校的“檔次”走。 意味著什么?增選擇、減壓力、提素質是目標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數是論……高考的新變化把決定未來方向的權利交還到了學生自己手中。 “喜歡生物,但是因為物理成績不好,所以相比較之下,最終學了文科”“不知道想學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選了”……產生諸如此類的糾結、迷茫與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連接點往往只通過分數,而學生和學校雙方對彼此的愛好、特長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組合模式讓考生能‘考其所長’‘考其所好’。”北京工業大學招生辦副主任蘭勁華說:“‘3 3’模式實際上就是引導高中學生在學習共同知識的基礎上,有側重地投入更多時間發展自己的學科特長,引導學生將學業興趣與未來專業有機結合。這有助于改變當下考生在專業選擇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壘,今后的高中生還可以自主選擇時段完成英語考試、選擇哪些科目參加合格性考試以及哪些科目計入高考成績。“一年多考、擇優計分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集中應考的心理壓力,有利于扭轉以應試為主的傳統思路,回歸學習的本質。”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蔣承說。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濟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擔了普陀區長壽街道“一起‘暑’快樂”的社區小朋友接待任務,他們策劃節目、購買道具、布置場地,異常忙碌卻又樂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從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會實踐,作為綜合素質評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學生社會實踐信息記錄電子平臺注冊,高二學生中已有91%參加了志愿服務。 “兩依據、一參考”、推行綜合素質評價,意味著分數不再是唯一標準。蔣承認為:“教育不能‘只見分不見人’,用一個‘總分’代替對學生方方面面的評價顯然是不合理的。雖然綜合素質評價目前僅作為招生參考,卻向學校和社會傳遞素質教育的明確導向。” |
相關閱讀:
- [ 04-11]福建省今年高考政策調整 考生須認真了解
- [ 04-09]高考改革核心在于擴大學生選擇權
- [ 04-08]體檢醫生提醒高考考生:刷屏聽歌影響視力聽力檢查
- [ 04-08]孟非的煩惱:考證壓力大 知名度高考不過太丟面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