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而要讓文明托起有境界的清明祭祀,就需要轉變觀念,用更加文明的方式祭祀先人。祭祀這一文化習俗本不該是庸俗或陋俗。而目前,各種庸俗甚至不文明的祭祀行為,已經嚴重觸碰了生態環境的底線,不僅造成了空氣污染、破壞環境,還可能引發火災,導致一系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生態危機。祭祀祖先是清明節約定俗成的民俗,但如果到處都是焚燒冥幣的濃煙、震耳欲聾的鞭炮、奢華無度的貢品、喧囂無序的車流和人流,肯定與“文明”漸行漸遠。因此,守法依規,摒棄不文明祭祀,應該成為每個人承擔的責任。 清明節是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上墳、燒紙、擺供品等舊習俗延續了幾千年。但當霧霾嚴重威脅著人們的正常生活時,如果再沿用大規模焚燒紙錢等方式來祭奠先人,就不是與時俱進的做法了。想必祖先也不希望他們后人的生存環境變得烏煙瘴氣。如果過度焚燒造成污染乃至更嚴重的火災,如果祭祀凸顯的是鋪張浪費的陋俗,如果墓地大量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如果祭祀中透出的盡是些封建迷信……那與文明格格不入。時代在改變,傳統祭祀的模式也需要改變。每年清明節,由于焚燒紙錢等不安全、不文明的祭祀,不但造成了森林火災等經濟損失和生態損失,也導致當事人被追究法律責任,真是得不償失!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民眾文明祭祀的責任意識在增強。清明祭奠先祖時,越來越多的人一改以往的焚燒紙錢、紙幣、紙車、紙人等習慣性的傳統做法,選擇了用鮮花、音樂,或網上使用二維碼等方式祭祀。這不僅顯得文明進步,而且使空氣免于污染,減少了火災的風險,更體現了所倡導的“移風易俗”之新風尚,使環境與人和諧相處。靜穆的文明祭祀就該是現代人追求的方向。平靜地追思才是對逝者最恰當的尊重,才能體現出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才能彰顯新時代里的人們公民意識的增強,以及與時俱進中的精神境界。 是的,提升有境界的清明祭祀是公民的責任。只有用文明托起有境界的清明祭祀,才能讓“祭祀”這一文化符號更“清明”,這也終將會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因為越是文明的行為,越能得到公眾的擁護。改革傳統祭祀的弊端,樹立文明進步的祭祀新風,必將成為今后的主旋律。那種無度焚燒紙錢,或者燃放鞭炮等鋪張浪費的陋俗,勢必將逐漸被鮮花、音樂、卡片、白鴿、風箏,或家庭追思會、朗誦祭文、踏青遙祭等更文明的方式所取代。這些更文明的祭祀方式不僅寄托了哀思,而且為全社會增添了一份溫馨的綠意,也給祖先美德的延續送上了一份恰當的祭品。“文明祭祀”不是一句空話,只要行動起來,就會離有境界的文明祭祀越來越近。提高思想覺悟,用文明托起有境界的清明祭祀,不僅是環保的需要,也是使清明節的內涵更具文明進步意義的需要,更該是公民的責任。讓清明節注入更多的文明元素,有境界的祭祀活動才能成為常態,清明節這一傳統文化習俗的生命力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強。 清明節祭祀祖先乃中華文化的一大習俗。祭奠先人,緬懷故人,啟迪后人,傳承孝道,感念人生等,實乃人之常情,既表達了中國式親情的溫馨,又能使祭祀變成一種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符號,代代傳承。但是,祭祀的形式和內容卻也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了很大變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就變得對祭祀也奢侈和不文明起來。而越是生活在越來越文明的社會,就越要重視文明的滋養,包括文明祭祀。于是,當下祭祀中諸如低碳環保、文明節儉等必須牢記在心。作為現代公民,我們在祭祀中應展現出一定的境界,而用文明托起有境界的清明祭祀,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公民的責任。 |
相關閱讀:
- [ 04-05]開通公交直達專線,服務清明祭祀工作
- [ 04-05]三明市運管處“三個一”倡導文明祭祀新風
- [ 04-05]用鮮花替代燒冥幣 鮮花祭祀已成廈門清明一道風景
- [ 04-05]宋朝的清明節是個黃金周:有7天長假 祭祀后踏青
- [ 04-05]文明祭祀需要“雙向倡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