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首提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
2016-04-03 16:37:02? ?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李霖 趙舒文 |
分享到:
|
任何核恐怖主義行為都會給國際社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甚至是無法預料的災難。阻止災難發生,維護核安全,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擔當。4月1日,在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首次提出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他說:“核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核安全事件的影響超越國界。在互聯互通時代,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在尊重各國主權的前提下,所有國家都要參與到核安全事務中來,以開放包容的精神,努力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圖為:2016年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期間同與會領導人集體合影。 一、核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 所謂核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擁有、制造、使用或威脅使用放射性材料或放射性裝置、或以致使放射性材料外泄或有外泄危險的方式利用或破壞核設施,意圖造成生命、財產或環境嚴重損害,以實現恐怖主義目的的行為。愛因斯坦曾說:“核時代開啟以來,除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以外,一切都改變了,于是我們漂向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核恐怖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恐怖活動,是人類的公敵。習近平指出:“環顧全球,世界格局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演變,安全領域威脅和挑戰層出不窮,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遠未消除,核恐怖主義仍然是對國際安全的重大威脅。” 核恐怖主義是當今世界核安全面臨的最大敵人,主要包括四種可能形態:一是直接襲擊核設施,尤其是核電站等公共目標。相關材料顯示,最近幾個月來法國核電站的上空經常會出現一些來歷不明的無人機,最近一次出現在3月23日。二是對核設施進行網絡滲透,操縱核設施的運行。控制系統的網絡化,使核電站也面臨網絡恐怖主義的新危險。2010年,伊朗核設施曾遭受網絡病毒破壞。三是對核設施進行物理滲透,包括從外部直接進行滲透和內部收買核設施控制人員等。2016年3月22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和市區地鐵站接連遭遇三起恐怖襲擊,有消息稱恐怖主義分子原打算攻擊比利時的一座核電廠,而比利時核電站的工作人員中,曾有兩人加入了“伊斯蘭國”組織。四是“臟彈”活動。恐怖分子非法購買放射性材料以制造并引爆放射性散布裝置(RDD),即“臟彈”。“臟彈”的制作工藝簡單,其恐怖行為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最難于防范。核放射材料被廣泛應用于醫療、水處理和食品等產業中,很容易獲得。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成員,都曾有試圖獲得、應用放射性材料的記錄。2010年的11月,格魯吉亞政府抓獲了兩名試圖向伊斯蘭極端主義組織販賣高純度濃縮鈾的走私分子,其濃度高達89.4%,足以制造一枚原子彈。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對于IS等恐怖組織來說,一個更簡便的方法就是制造“臟彈”,即引爆傳統的炸彈,并通過巨大的爆炸力將內含的放射性物質散布到空氣中,從而形成災難性的生態破壞。 核能是清潔的,但必須是安全的。核安全問題事關一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秩序的安全穩定,以及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寧,但是,恐怖勢力不斷蔓延,恐怖活動日益增多。雖然迄今尚未發生過重大核恐怖事件,但隨著“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勢力增大,核恐怖主義的威脅正在變得更加突出。4月1日,習近平在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模擬場景互動討論會暨閉幕式上強調:“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各國要根據安理會決議,協同好國際、地區和國內層面的行動,加強合作,堅決遏制恐怖勢力蔓延的勢頭。” |
相關閱讀:
- [ 04-03]東南網、閩僑網記者華盛頓直擊 美東閩籍僑團歡迎習近平主席訪美參加核峰會
- [ 04-03]習近平給領導干部定的20條鐵律
- [ 04-03]我們的新征程才剛剛開始”——記習近平主席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
- [ 04-03]“我們的新征程才剛剛開始”——記習近平主席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
- [ 04-03]習近平出席核安全峰會:新征程才剛剛開始 結束對捷克訪問 成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