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大唱贊歌】 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前總理吳作棟贊同李瑋玲的看法。 新加坡《今日報》27日援引吳作棟的話報道:“我跟李光耀認識有40年左右,我清楚他的情感……他會更愿意我們思考他的價值觀,思索他為新加坡作的貢獻,為今后建設新加坡奠定基礎?!?/p> 吳作棟在參加一場紀念活動時說,他也不贊成人們用高調的方式紀念李光耀。李光耀生前一直放眼未來,希望生活一如往常,“實際上,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新加坡人的生活變得更好。這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國會議長哈莉瑪則認為,正在進行的眾多紀念活動并不是要給李光耀唱贊歌。她說,今年是李光耀逝世一周年,考慮到李光耀逝世給國家帶來的巨大悲痛,這些活動有助于撫平人們的心靈。 這名女議長說,如果年年舉辦紀念活動,或者活動旨在展示對李光耀的崇拜,把他請上神壇,“那的確過頭了”,“李光耀生前從不需要搞這些,現在還在世的話也不會準許”,“只是,他活著的時候就是國家團結的巨大象征,死后依然是”。 “當今世界正被沖突和教派矛盾撕碎,在李光耀逝世周年時緬懷他,有助于提醒我們他所珍視的價值觀,幫助我們保持團結,”哈莉瑪說。 【更應重視“遺產”】 一些政治分析師指出,對新加坡年輕人來說,紀念李光耀的最好方式是學習和研究他的政治遺產。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阿蘭·鐘(音譯)認為,全球化正給新加坡帶來“史無前例”的壓力,如果紀念活動只是對李光耀的一生表達崇敬,只是沉浸在過去,可能會分散人們對當前挑戰的注意力。 南洋理工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吳俊杰(音)說,各種紀念活動無疑是出自好意,但更重要的是深入思考李光耀以及建國領袖們為之奮斗的目標。 吳俊杰說,相比個人品性,人們更應該關注他們堅持的價值觀和信念,包括多元文化主義、唯才是用和人盡其才的制度以及公平正義。(胡若愚)(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3-24]李光耀逝世一周年 新加坡各界舉行悼念活動(圖)
- [ 09-02]李光耀去后的新加坡大選
- [ 05-26]《李光耀回憶錄》揭秘“婚嫁大辯論”前因后果
新加坡如何應對高知女性“單身危機” - [ 05-13]新加坡少年發布侮辱李光耀視頻被判有罪
- [ 04-14]新民眾提議為李光耀設紀念堂 總理:不急于決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