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成“資本游戲”外殼 《葉問3》發行方之所以花5600萬元買票房,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是一場借電影外殼玩的資本游戲。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近年來快速發展,電影成為被資本熱錢追逐的對象。業內人士指出,《葉問3》買票房的行為并非為了保底票房,而是為了達到10億元這個數值從而讓公司旗下的金融產品獲益,被詬病的票房丑聞正是資本運作鏈中的一環。 “通過金融手段,或許可以創造出好看的數字,但問題的關鍵是,電影創作才是根本。”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董事長黎瑞剛前不久在接受采訪時說,不能以犧牲電影的內容創作,來換取所謂的“金融成功”。 事實上,在百余年的世界電影史上,全球各地通過金融助益電影產業發展的路徑和手段并不少。但專家指出,金融本身一定不是文藝創作的本質屬性,高品質的電影內容生產才是王道。相比一些發達國家發育已較為成熟的電影產業鏈,中國電影產業自身的發展仍在不斷“試錯”和“糾錯”中。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分析,政府主管部門自去年以來對部分熱映影片“幽靈場”和“買票房”進行處理,這有助于維護市場公平和產業健康發展,對那些曾經采用類似方式介入到電影發行的企業,是特別嚴肅的警醒。 “應當看到,在快速膨脹的電影消費市場上,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針對某些通過金融手段干預電影票房的行為,尚未做出‘合法’或‘非法’的界定,這使得政府部門在實施管理和懲戒時也有一定難度,最終受損的還是中國電影創作的品質和情懷。”石川說。 據了解,在歐美電影市場,從維護市場的公序良俗出發,要求上市公司依法定期公開披露信息,進一步規范每個市場主體的行為,使與電影相關的資本都能在陽光下運行,也進而幫助更多具有創作活力和多樣性的中小公司專心于電影創作。 “有人說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是‘瘋狂的’,因為資本的大量涌入;我的看法是,無論如何形容這個市場,問題的關鍵是我們鼓勵什么,我們作為制片方能為市場提供什么,首先要有拿得出手與其他競爭對手叫板的作品。”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華納兄弟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凱文·特蘇哈拉提醒中國同行。 市場亂象暴露監管缺位 “電影市場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雖然是產業初期和市場經濟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但問題的嚴重性已日益凸顯,正在傷害中國電影的肌體。”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說。 石川認為,個別影院和影片出現的票房造假等不當競爭行為,對電影市場造成嚴重干擾,對公平競爭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對電影產業的整體信譽產生了不利影響。偷漏瞞報票房等潛規則之所以能長期存在,與監管不及時、常態監管和技術升級缺位等有關。 針對近年來電影市場的一些亂象,相關管理部門屢出重拳,先后發布了一系列文件。僅去年就有數十家影院根據違規情節和性質被給予了通報批評、警告、取消電影專項資金先征后返、停止供片等處罰。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亂象仍然層出不窮,暴露出中國電影業亟待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長效監管機制。 當前,中國電影產業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中國電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躍居全球第一。而高速發展伴生的浮躁和泡沫也警示著中國電影業,補齊短板、練好內功是當務之急。 專家指出,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中國電影將由規模速度型發展向質量效率型發展轉變,更需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中國電影企業要以公平方式開展競爭,謀求發展。 去年10月30日,醞釀已久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對于規范電影市場秩序作出了規定。 今年初,全國電影市場秩序專項治理活動正式啟動,開始了針對電影市場秩序亂象的“大掃除”。此次專項治理的重點是集中解決票房不如實統計、影片盜錄盜播侵害電影版權和一些地方電影放映質量不高等問題,并研究建立市場監管的長效機制。 “建立起制度化、規范化的長效監管機制是市場規范的治本之策。”張宏森說,為保障電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要通過集中治理與長效機制相結合的辦法,使市場秩序明顯改善。 |
相關閱讀:
- [ 03-25]票房造假觀眾體驗卻很真
- [ 03-22]《葉問3》票房造假 美媒:內地票房數據撲朔迷離
- [ 03-21]北美票房:《瘋狂動物城》三連冠
- [ 03-18]高票房女王楊冪新戲多多 “少女冪”實力奪冠
- [ 03-17]國產電影海外票房超百萬元將獲國家獎勵
- [ 03-16]《瘋狂動物城》接連破紀錄 海外票房后勁十足
- [ 03-14]《瘋狂動物城》票房飄紅 上座率超過40%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