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漂亮》海報 同時,他也強調可以從IP下手,“好的劇本也是大IP,大IP又能孵化出好劇本。何不從IP里借鑒和吸取營養,IP能火絕非偶然,它是經過市場考驗的,所以個人建議我們這些編劇有必要從優質的IP里學會創意和對市場的靈敏”。 蘇悅年則對這一行業充滿信心,“近五年乃至十年內,IP還會一樣火爆,因為待開發IP太多了,投資方肯定要盡快轉化,但是原創劇本不會受太多影響,好本子總會有片方賞識”。同時,他也強調不能有偏激情緒:“影視行業本來魚龍混雜,編劇雖然是整個流程當中的重頭,但是其實不太受片方關注。但必須寫好該寫的,總會有好的機遇降臨,一味批判反而影響了本心。” 翻拍現象該被“一棒子打死”嗎? 可在過程中借鑒,重新創作也有挑戰性 國內劇本創作遇到的困境,讓很多業內人士產生危機感,但是,翻拍行為真的就該被“一棒子打死”嗎?其中是否有可供借鑒的經驗?業內人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戴日強堅決否定了“徹底杜絕翻拍”的觀點:“當然不行。如果‘打死了’我們就看不到《重返20歲》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了。” 蘇悅年對此也持開放態度,他認為,外界會覺得翻拍很容易,但其實難度非常大,“老劇的重新創作是有很大挑戰性的,大家的懷舊情節太濃,萬一弄不好就栽了”。同時,蘇悅年稱,可以在翻拍的過程中借鑒,“我現在做的都是原創,但如果說翻拍,比如‘西游記’院線電影,出新東西就挺難,又不能讓觀眾看到和之前一樣的,一定要有亮點,就得看不同故事,挖掘人物,再從人物身上找故事”。 未來中韓偶像劇互動趨勢如何? 從“純粹模仿”向“雙方合作”模式發展 實際上,縱觀韓劇、中國本土電視劇多年來的發展,從早前中國單一引進韓劇,到邊引進邊翻拍學習,再至近年來雙方密切互動,說明正在向相互交流的方向邁進。 臺灣偶像劇《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早年曾被韓國翻拍,今年初,由內地電視劇《步步驚心》改編的韓劇《步步驚心:麗》海報公布,李準基飾演高麗太祖王建的四皇子王昭,也就是吳奇隆的角色,IU則演繹從現代穿越而來的若曦;此外,根據《何以笙簫默》翻拍的韓劇《我的太陽》,則由樸信惠、李鐘碩主演,兩部作品在內地口碑都很高,而出演韓版的演員在當地也都具有超高人氣,可見韓方對此的重視。 買下韓劇《她很漂亮》版權的嘉行傳媒宣傳人員則透露,這部劇將與韓國制作公司Bon Factory聯手,將其變成適合中國觀眾口味的本土喜劇,“中韓的編劇團隊正一起打磨劇本。造型方面,也聘請了韓國造型團隊為迪麗熱巴量身打造全新形象,男主角正在積極洽談國內當紅一線小鮮肉”。盡管因為該劇剛被提上日程,并未有更多消息可供分享,但從已經曝光的新聞可以看出,中國翻拍韓劇正在從“純粹模仿”向“雙方合作”模式發展。 對此,杜鵑用“反攻模式”來形容,“內地劇不光火遍兩岸三地,還在其它亞洲國家產生了良好的口碑”,談及具體原因,她總結道:“原因有兩個主要方面,一個是近些年中韓兩地互動較多,一些韓國明星在內地也簽下了經紀約,并且發展的勢頭很好,比如李承炫等。一些歌手演員出道前曾去韓國做練習生取經,雖然最后還是選擇回國,其中也有產生過合約糾紛的,但是中國明星曝光度的新聞比以前要高好幾倍,這間接也會引發韓國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再就是港片的落沒已經是無法避免的趨勢,臺灣偶像劇的號召也大不如前,中國內地電視劇填補了市場上華語作品的斷層,隨之也會進入其他國家電視劇制作方的視野。” 探路未來:本土劇進軍亞洲市場應避免迎合過度 目前,雖然中國與韓國在電視劇乃至在綜藝節目等領域的互動與交流越來越多,但雙方仍處于探索階段,需要注意的細節還有很多。對此,業內人士為電視劇制作方提供了諸多可供參考的觀點。 其中,蘇悅年坦言哪怕是小公司沒錢買IP,也可以堅持做原創,“我個人雖然擔心,卻也覺得資源不會傾斜,再怎么拍,都是為了迎合市場”。 杜鵑則就中國電視劇“走出去”提出了建議:“以前咱們去韓國取經,但現在日韓演員開始悄然中國本土化,可以預見未來中韓偶像劇互動將越來越多。我覺得未來咱們本土劇在進軍亞洲市場的同時,應盡量避免迎合過度,像《還珠格格》、《甄嬛傳》、《瑯琊榜》等劇都是擁有鮮明的特色,也經得起好口碑的作品。” 但同時,她也擔心說道:“全民娛樂化下的影視資金池越來越大,演員成名速度變得更快。表面上是‘劇繁榮’時代來了,但似乎也有著進一步的擔憂,市場管制并不成熟,泥沙俱下的電視劇是否有足夠的市場是一個問題。而且如果沒有高標配的制作流程,沒有明星陣容墊底,沒有成熟IP的護航,本土劇本拿什么吸引觀眾是個問題!” |
相關閱讀:
- [ 03-17]同安影視城明清街“五一”前完成修繕 招商工作已展開
- [ 03-15]中國與捷克合作拍攝影視劇 在歐洲講好中國故事
- [ 03-15]港媒:好萊塢巨頭為進軍中國將推出中文影視劇
- [ 03-14]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27項廣播影視行政審批事項
- [ 03-12]2016高顏值影視男星 胡歌李易峰陳偉霆宋仲基PK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