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 中新社發 李慧思攝
中新網3月17日電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對于今年的外貿整體形勢,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今日表示,預計3月份以后,中國外貿降幅將呈逐步收窄走勢,中國外貿將向回穩向好的方向發展。
商務部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1-2月份商務運行情況,并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沈丹陽表示,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反映出2016年國際市場需求依然十分疲弱,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同時,2015年前兩個月基數較高,1月出口1998.9億美元,月度出口額為全年第三高;2月出口同比增長48.2%,月度增速為全年最高,加上春節因素影響,使得今年前2個月的數據有許多不可比因素,并不能全面反映全年外貿走勢。
沈丹陽還表示,盡管形勢嚴峻復雜,但做好今年外貿工作也面臨許多有利條件,商務部仍然有信心也有決心,努力完成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外貿發展任務,推動外貿回穩向好,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沈丹陽指出,從最近商務部對全國20個省市調研情況看,企業普遍反映2016年的外貿形勢總體上確實比2015年更加復雜嚴峻,2015年存在的困難不僅沒有減少,甚至有加重的趨勢。
從國際情況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普遍下調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至6年來最低;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跌至349點,是歷史最低水平。國際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下跌,仍在低位徘徊,部分地區局勢動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增多。另外,最近已公布今年外貿數據的全球30個主要經濟體出口均不同程度出現大幅下降,其中出口降幅為2位數以上的主要經濟體有10多個,比如美國下降10.7%、日本下降12.9%、韓國下降18.8%、加拿大下降12.4%、巴西下降17.9%、印度下降13.6%、臺灣下降13%。
從國內情況看,企業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外貿傳統競爭優勢弱化,固定資產投資持續放緩,進口需求下降,特別是產業和訂單向外轉移還在加快,加工貿易出口已經連續12個月下降,超過國際金融危機時水平。這些預示著外貿的困難不是短期的。
沈丹陽表示,在充分認識到外貿形勢嚴峻性復雜性的同時也應看到,中國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仍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完備、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具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中國外貿發展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與此同時,外貿發展結構持續優化,轉型升級、動力轉換在加快,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一些企業專注主業,持續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加大海外營銷網絡建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更重要的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商務部會同各有關方面,既千方百計穩增長,又堅定不移調結構,一系列有很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或正在實施,或將要出臺,比如:大力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制訂收費的正面清單;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優化出口退稅率結構,確保及時足額退稅;加大出口信保和融資支持力度,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對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應保盡保;鼓勵跨境電商等新型商業模式創新,著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等等。這也意味著外貿新的增長動能正在積聚。“因此,商務部預計3月份以后,中國外貿降幅將呈逐步收窄走勢,中國外貿將向回穩向好的方向發展。”沈丹陽最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