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養老產業:傳統養老模式難以應對老齡化壓力
2016-03-17 07:57:44??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二問 機構養老 怎樣發展 政策幫扶,設法緩解經營難 盡管機構養老不是養老的主要依靠,但面對老齡化程度加劇、獨生子女一代養老負擔加重等問題,社會對于機構養老的需求越來越大。 “我們養老院現在有100張床位,基本沒有空床?!焙邶埥↓R齊哈爾市建華區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院長易連軍介紹,自己經營的養老院主要為失能老人提供起居照料、醫療護理服務,“政府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稅收減免、提供床位補貼。我們養老院的三層樓,是政府購買、我們無償使用的?!?/p>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民營養老機構都能得到如此優惠的政策。“我知道不少民營養老院,如果床位少于30張,是享受不到補貼的。大部分租用的是別人的房子,租金高不說,好些人一聽說都是老年人抬進抬出的,還不愿意租。”易連軍說,“我們齊齊哈爾市90%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都是租房開辦,運營成本高,加之近幾年人工費翻倍增長,很多養老機構在經營上存在困難。” 此外,和公辦養老院或者福利院相比,民營養老院在招聘人才上也有著不小的劣勢。易連軍表示:“醫務人員、管理人員更愿意去公辦的,因為有編制,說出去好聽?!?/p> 易連軍還建議:“我們希望國家在支持地方的養老服務業發展上,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特別是要改變投資方式,把支持地方養老項目建設轉變為支持地方拉動養老市場,真正通過市場化手段來應對老齡化問題?!?/p> 談及養老機構的場地問題,朱建民說道:“我并不贊同將老年人集中起來,在遠離市區的地方營建高端的民營養老機構。這種‘養老城’會嚴重損害老人的身心健康,使其產生‘被社會拋棄’的感覺。民營養老院還是要和社區、居家、醫療機構進行合作,通過社區提供的平臺,將服務輻射到有需求的居家老人。如果離家不遠,老人平時可以在家享受天倫之樂,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說一句‘我回宿舍了’,回養老機構接受更專業化的服務。這樣能真正實現愉快養老。” 三問 醫養結合 如何爬坡 醫保覆蓋,請進社會資本來 “現在對于梅州這樣的城市而言,有康復設備的養老機構才有20%,符合開展醫養結合條件的養老機構不到10%?!睆V東梅州市政府健康產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林新華坦言,對全國而言,醫養結合處于起步階段。 談及目前醫養結合遇到的難題,易連軍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招不來人,一是專業的醫務人員招不來,二是護工招不來。“我們養老院,就我一個醫生。護理專業畢業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干這一行,不少人覺得這份工作不體面,說出去不好聽?!?/p> 易連軍建議,希望從政府層面上推動建立養老護理人才培訓體系,并投入一些資金建立相應的薪酬待遇政策?;蛘呤窃诂F有的對養老機構的補貼資金中,拿出一塊專門用于提高護理人員的待遇,并且對護理型養老機構給予重點扶持。 在林新華看來,醫養結合并不僅僅是醫院和養老機構的結合,還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與醫療機構結合,形成更加廣泛的醫養結合。但各地在探索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階段的醫養結合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居家養老醫生必須上門,出了醫療事故等如何界定責任?”林新華說,“還比如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的醫養結合,必然涉及一些慢性病人的‘家庭病床’問題,但現在醫保報銷上還存在一定困難?!?/p> 林新華建議:“國家應適時推出類似‘長期照顧險’‘醫養結合險’等險種,將長期臥病老人納入醫保范疇,這樣不僅能降低他們的醫療負擔,也有利于推動醫養結合發展?!?/p> 林新華認為,引進社會資本辦醫是推動醫養結合的一個思路,目前一些地方二甲、三甲醫院工作異常繁忙,根本無暇顧及與社區醫養結合。促進民營醫院的發展壯大,可以走出一條新路。 唐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胡萬寧則認為,從供給側而言,大型公立醫院擁有更充裕的資金、醫療設施、人才、技術等資源,在醫養結合方面擁有先天的優勢,可以通過建設醫療養老聯合體等多種方式,為老年人提供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 “另一方面,一些小型醫院或者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可以拓展業務范圍,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焙f寧建議。 |
相關閱讀:
- [ 03-16]李克強答記者問十大亮點 給你"定心丸"|兩位老部長釋疑老了怎么辦 如何養老
- [ 03-16]寧德5縣市區開展全民參保登記試點 推進養老和醫保
- [ 03-16]莆田民營養老機構現狀:醫療設施不完善 缺乏專業人才
- [ 03-16]"十三五"規劃草案修改57處|兩位老部長釋疑老了怎么辦 獨生一代未來如何養老
- [ 03-16]政策碎片化產業發展滯后 獨生一代未來如何養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