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地方談】“健康中國”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幸福之基
2016-03-13 19:47:37?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暉 |
分享到:
|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16時1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談到食品安全法,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表示,為什么在修改之后不到一年就進行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我們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大這部法律的宣傳、普及力度,加大這部法律執行的力度,切實解決我們食品生產、銷售、市場整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這就是我們這次確定目標的出發點。(3月12日《人民日報》) 每逢兩會,食品安全問題都是公眾關心、代表委員熱議的民生話題。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務院提交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共有六大項內容,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作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寫進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無論發展經濟,無論創新引領,無論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無論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無論深化改革開放,構建發展新體制,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健康是幸福之基。要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能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以實際效果取信于民的施政所向。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對食品安全問題作了重要批示,作為黨和各級政府的民心工程來抓食品安全。在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充分肯定去年成績的同時,總理把食品藥品安全與醫療、教育、養老、收入分配、城市管理、嚴重霧霾天氣等,作為既是人民群眾關心,又存在較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擔當意識,下更大力氣補齊的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總理承諾,為了人民健康,要加快健全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嚴守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去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這部食品安全的國家大法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法律。新法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能否起到“防火墻”和“隔離帶”的作用,能否真正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自然是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需要直面的問題。柳斌杰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沒有繞彎子,而是把存在的問題直接擺在了桌面上:對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宣傳、普及不到位,很多生產者、消費者并不知道這部法律當中的規定;監督的體制沒有完全理順,很多地方尚未建立起這部法律所要求的監管力量;執法力量薄弱,在基層仍然出現一些環節上無人監管的情況,法律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實施細則沒有出臺,要實行起來還要有具體的細則來落實;基層的難題還沒有解決,要求地方制定食品管理方面的法規,現在大多數沒有制定出來。 對于這樣一部既順應民意又關乎群眾健康的法律,既然出臺了,就要充分發揮其作用。食品安全問題可能是13多億人共識最高的問題,全國人大根據百姓的呼聲,將把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作為今年的一個重點。一部法律在修改之后不到一年就進行執法檢查,并不多見,可見人大對此顯然已經有了壓力感和緊迫感。柳斌杰主任委員如是回應:我們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大這部法律的宣傳、普及力度,加大這部法律執行的力度,切實解決我們食品生產、銷售、市場整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這就是我們這次確定目標的出發點。 當然,任何一部新法出來后,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包醫百病。像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在制定的時候就留了接口,要求地方制定食品管理方面的法規,比如農貿市場、食品一條街,擺攤的小食品,農民自產、自用剩余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法律并沒有給予明確的準入規定,一旦流通起來,從生產到經營,各類風險交織,靠人盯人來監管,無異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所以要制定一些地方性的具體法規來完善,但據柳斌杰主任委員透露,現在大多數沒有制定出來。再比如,一個豆芽菜誰管?豆是農業部門管,豆芽菜是工業環節的生產,所謂這個產品是糧還是菜?管理當中還有很多的細節,要通過具體的法律執行細則,把它變成可以操作的管理制度。 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健康是核心競爭力。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謀劃布局“十三五”規劃時,“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多次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多次闡述“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理念,并將“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從頂層設計,走進百姓家里,走進群眾心里。 我們欣喜地看到,全國人大將把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作為今年的一個重點,委員長將親自參加執法檢查,解決食品整個鏈條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建立起真正的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把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徹底解決。筆者相信,隨著監管制度的完善,監管手段的強化,隨著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嚴格防守的常態化,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讓十三億中國人不再有舌尖上的煩擾,指日可待。(南方網賓語) |
相關閱讀:
- [ 03-13]【網媒記者跑兩會】光明網李平沙:一張特別的工作照
- [ 03-13]兩會觀察:如何靠近“理想“的金融監管體制
- [ 03-13](兩會授權發布)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二次會議
- [ 03-13]【全國兩會地方談】“兩高”報告凸顯“司法為民”
- [ 03-13]【中外青年話兩會】奏響公平“最強音”傳遞為民“正能量”
- [ 03-13]【中外青年話兩會】奏響公平“最強音”傳遞為民“正能量”
- [ 03-13]【全國兩會地方談】“兩高”報告凸顯“司法為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