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慈善法》釋放出哪些民生信號
2016-03-10 20:19: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優化社會財富再分配 慈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中國慈善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接受媒體采訪表示,社會慈善組織提供各類公共服務,解決老百姓社區、家庭和身邊的事情,從而改善老百姓日常生活,讓人民的公共生活充滿活力。 伴隨慈善定義的進一步升華,慈善不僅是扶貧濟困、救災助人的公益活動,已上升到優化社會財富再分配的高度,逐漸涉及到老百姓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上。 “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痹谌珖f委員,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看來,這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也是公益慈善的服務理念。 “人們廣泛參與慈善事業的過程中,有利于財富的合力調節,有利于形成和諧的社會氛圍,便于促進社會的團結。”鄭功成說。 劉佑平認為,慈善不僅能讓得到慈善服務的人受益,捐贈人自己也是受益人,當他通過慈善行為獲得內心的愉悅和滿足時,精神世界是豐滿和高尚的。 “人人應具善心,善舉人人可為,只有人心向善,便能夠人人行善?!薄叭巳硕寄軈⑴c慈善,人人都能分享慈善成果?!薄卩嵐Τ煽磥恚壬剖芹`行共享發展理念的生動寫照,將助力決勝全面小康。 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現代慈善的一個主要內容,是通過聚集慈善資源和志愿力量,為老年人、殘障人士、兒童等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人性化、專業化的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是一個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潛力很大。”劉佑平說。 供給側結構改革將促進產業結構變化,并迎來服務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數據顯示,我國服務業占經濟總量比重超過50%,僅旅游業一項就可以創造10%的國內生產總值。 “這恰恰是慈善事業的用武之地,將促成中國社會以人為本的經濟良性轉型?!眲⒂悠秸J為,慈善在扶貧、環保、教育、衛生健康、文化體育等領域的深入參與,都將有利于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全面提升。 在鄭功成看來,《慈善法》的制定能加快補齊社會領域立法這塊短板,促進我國的社會建設,對扭轉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并導致許多社會問題難以解決的現實格局提供巨大推動力。 “慈善事業是以公益為目的的社會事業,法律的明確規制不僅能有序地調動社會力量與社會資源,而且必定推動慈善組織快速健康發展,是社會結構優化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编嵐Τ烧f。 |
相關閱讀:
- [ 03-10]期待慈善法催生“大慈善”
- [ 03-10]《慈善法》將改變什么?
- [ 03-10]審議慈善法草案,需重點關注的三個問題
- [ 03-10]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的說明
- [ 03-10]慈善法草案:慈善組織應公開工作人員工資福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