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善款使用陽光透明 “我們每年都會接受北京市民政局的監督管理,由民政局指定的審計部門進行審計。”王奕鷗說,通過每月公布財務收入、每季度公布財務支出等規范信息公開,很多捐贈人對我們表示信賴。 目前,我國對慈善組織的監管主要依靠政府部門和年檢制度。草案對監管提出進一步要求,規定慈善組織應當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應當每年向社會公開其年度工作報告,包括財務會計報告、年度開展募捐和接受捐贈情況、慈善財產的管理使用情況、開展慈善項目情況以及慈善組織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情況。 “草案還明確了政府部門的監管責任、現場檢查等措施,特別是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第三方機構對慈善組織進行評估,發揮媒體等社會力量的監督作用等。這些都有利于對慈善活動的監管。”張鐵漢說。 “立法、執法、守法,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施杰認為,法律出臺后的關鍵在于有效落實,需要及時出臺其他配套細則。“草案中一些原則性的規定需要靠配套規則予以明確,否則不好落實。” 代表委員認為,我國慈善事業起步晚、需求多,有機遇亦有挑戰,亟待用良好的監管體制為其保駕護航。施杰建議,民政部門應及時披露相關慈善信息,便于社會力量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監督;同時,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監管,讓慈善真正陽光透明,讓公眾能夠捐得放心。(參與采寫胡浩、施雨岑、劉奕湛) |
相關閱讀:
- [ 03-09]如何讓“善”路不難行? 慈善法或促三重改變
- [ 03-04]傅瑩:慈善法是我國慈善事業建設第一部基礎性法律
- [ 03-02]2016年兩會十大熱點前瞻:慈善法有望“呱呱落地”
- [ 12-23]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慈善法草案 建議進一步完善信息公開相應規定
- [ 12-22]慈善法草案二審:網絡募捐分級制擬取消 不限平臺
- [ 12-21]中國擬立首部慈善法 明確提出“大慈善”
- [ 12-09]慈善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結束 諸多爭議如何解決?
- [ 11-11]聚集慈善法草案爭議問題 是否禁止個人公開募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