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 3月,中國進入“兩會時間”,“兩會”是把握中國發展脈動的重要窗口。那么,各國駐華使節怎樣看待中國“兩會”?他們都關注哪些議題?
近日,阿盟駐華大使加尼姆·希卜里接受新華網獨家專訪。希卜里對中國實施的經濟結構轉型、“一帶一路”、反腐敗等政策表示贊賞。同時,他表示,近期中國發布的《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必將受到阿拉伯世界的廣泛歡迎和支持。

阿盟駐華大使加尼姆·希卜里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記者徐昕攝
記者:大使閣下,中國將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兩會”是把握中國發展脈動的重要窗口。您作為阿盟與中國交流最直接的紐帶,最關注今年“兩會”上的哪些議題?
希卜里:我一直在關注中國的“兩會”。雖然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我非常關注中國經濟議題,比如簡政放權、經濟轉型、中國西部大開發等等。昨天,我還閱讀了幾篇有關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文章。我知道,中國經濟現在正處于一個轉型期。這一轉型期還伴隨著金融改革、人民幣匯率改革、推動微小企業發展等措施。同時,中國還將擴大中產階層規模,增強消費水平。此外,提高產品質量也很重要,這將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此外,我還關注氣候變化、反腐等議題。
記者: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但是,國外卻有部分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將“硬著陸”。您對此怎么看?您如何看待今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希卜里:就像我剛剛說的,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新時期,從工業化時期到科技發展時期轉變的過程。這種“新常態”將持續一段時間,它會賦予中國在服務業、科學信息技術等方面比肩歐美的實力,而這種實力又將大大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中國6.9%的經濟增長率也比很多發達國家要強。目前,歐美很多發達國家的經濟年增長率也還不到2%,而中國有13億人口,這意味著經濟轉型是一個巨大工程。
我認為,“新常態”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相反,它將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推動力,幫助中國實現科技創新同制造業發展以及提升產能相結合的目標。同時,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社會也將面臨轉變,貧困的農民階層將向中產階層轉化。屆時,中國的中產階層人口將占到中國總人口的一半左右,從而實現中國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記者:在出訪中,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際場合闡釋了“中國夢”、“亞太夢”、“非洲夢”、“拉美夢”、“世界夢”,有力地傳遞了中國的發展理念。您如何看待這一理念?您認為中國可以在哪些方面與阿拉伯國家互利合作,共享發展機遇?
希卜里:這是中國特色的外交政策,反映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合作理念。很久以前,阿拉伯國家同中國就開展合作,我們和中國的關系是可靠的、有戰略性的、互利合作的關系。目前有8個阿拉伯國家同中國建立了戰略層級的關系。其中,阿爾及利亞、埃及、沙特同中國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我還想強調,阿拉伯國家地處亞非大陸交匯地帶,文化歷史悠久,發展潛力巨大,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是現今中阿關系發展的指路明燈。

阿盟駐華大使加尼姆·希卜里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記者徐昕攝
記者:作為大使,您認為習近平主席這三年治國理政有哪些亮點?
希卜里:目前,我認為中國的各項政策是很好的。我關注了最近舉辦的幾場會議中的議題。可以看出,中國制定了一系列極富智慧的政策,如反腐、簡政放權、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創業機會等,這表明中國決策者正在探索新的發展道路。
外交方面,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在與國際社會合作的各個方面都遵循和平共處原則。中國期望和平,期待同世界各國發展互利友好的關系。因此,中國同其他國家的關系也一直保持良好狀態。
近幾年,習近平主席先后訪問了歐洲、美洲、非洲、中東等地區,與這些地區的國家簽訂了眾多合作協議。同時,中國同其他四個金磚國家——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也加強了合作。可以說,中國正在以非常正確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實踐具有中國特色、務實理性的外交政策。
記者:我們知道,中國已和6個阿拉伯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相關協議,您怎樣看阿拉伯國家在確保“一帶一路”倡議順利實施中的作用?
希卜里:2014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當時我也在場。我從他的演講中讀出了中阿合作三個要點:第一是能源領域的合作,這是中阿合作主要方面;第二是經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合作,這一點也非常重要;第三是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轉讓,以及人員培訓、太空領域的合作等。可以說,從2014年6月以來,中國和阿盟國家的關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雙方簽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協議和諒解備忘錄。這些都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體現。阿拉伯國家和人民都堅定贊成和支持這一倡議,因為它必將促進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雙贏。比如,這一倡議會促進開展諸如自貿區的建設、投資基金建立以及提供人員培訓等有利于阿拉伯世界發展的項目。
記者:“一帶一路”倡議將促使中國增加對阿拉伯國家以及整個中東地區的投資,促進中東地區發展。在阿拉伯國家遭受動蕩和經濟發展緩慢的背景下,您如何評價“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作用?
希卜里:習近平主席今年1月在阿盟總部演講中強調,破解難題,關鍵要加快發展。自所謂的“阿拉伯之春”以來,阿拉伯世界就一直遭受動亂的折磨,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去探索醫治這一痼疾的方法。習近平主席就此開出了“藥方”,那就是發展,這包括為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科學技術和生產的培訓,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領域發展等。我非常贊成習主席的觀點,發展是實現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的最終出路。
我非常贊賞中國在習主席訪問中東之前發布的《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它的廣度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其必將受到阿拉伯國家和人民的廣泛支持。
記者:習主席在阿盟總部演講時,呼吁加強中阿反恐領域的合作。在您看來,雙方在該領域的合作動力和方式有哪些?
希卜里:中阿反恐領域合作的推動力就是實現安全和穩定,因為如果沒有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切事業的發展將無從談起,恐怖主義只能帶來暴力和殺戮。整個世界都遭受著恐怖主義的威脅,所以打擊恐怖主義是整個世界的重要責任。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已經就這一領域展開了合作。世界范圍內也有這樣的合作協議和意向,但我們需要為這一目標制定逐步的措施,并遵照執行,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就是這樣做的。當和平穩定回歸中東時,我們必將看到文明與發展在這一地區開花結果。
(總策劃:田舒斌 策劃:劉加文 終審:常燁 采訪: 張曉浪 編輯:雷東瑞 攝影:徐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