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駐華大使希卜里:6.9%的經濟增長率也比很多發達國家強
2016-03-08 19:24:21??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 3月,中國進入“兩會時間”,“兩會”是把握中國發展脈動的重要窗口。那么,各國駐華使節怎樣看待中國“兩會”?他們都關注哪些議題? 近日,阿盟駐華大使加尼姆·希卜里接受新華網獨家專訪。希卜里對中國實施的經濟結構轉型、“一帶一路”、反腐敗等政策表示贊賞。同時,他表示,近期中國發布的《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必將受到阿拉伯世界的廣泛歡迎和支持。 阿盟駐華大使加尼姆·希卜里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記者徐昕攝 記者:大使閣下,中國將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兩會”是把握中國發展脈動的重要窗口。您作為阿盟與中國交流最直接的紐帶,最關注今年“兩會”上的哪些議題? 希卜里:我一直在關注中國的“兩會”。雖然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我非常關注中國經濟議題,比如簡政放權、經濟轉型、中國西部大開發等等。昨天,我還閱讀了幾篇有關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文章。我知道,中國經濟現在正處于一個轉型期。這一轉型期還伴隨著金融改革、人民幣匯率改革、推動微小企業發展等措施。同時,中國還將擴大中產階層規模,增強消費水平。此外,提高產品質量也很重要,這將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此外,我還關注氣候變化、反腐等議題。 記者: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但是,國外卻有部分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將“硬著陸”。您對此怎么看?您如何看待今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希卜里:就像我剛剛說的,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新時期,從工業化時期到科技發展時期轉變的過程。這種“新常態”將持續一段時間,它會賦予中國在服務業、科學信息技術等方面比肩歐美的實力,而這種實力又將大大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中國6.9%的經濟增長率也比很多發達國家要強。目前,歐美很多發達國家的經濟年增長率也還不到2%,而中國有13億人口,這意味著經濟轉型是一個巨大工程。 我認為,“新常態”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相反,它將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推動力,幫助中國實現科技創新同制造業發展以及提升產能相結合的目標。同時,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社會也將面臨轉變,貧困的農民階層將向中產階層轉化。屆時,中國的中產階層人口將占到中國總人口的一半左右,從而實現中國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記者:在出訪中,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際場合闡釋了“中國夢”、“亞太夢”、“非洲夢”、“拉美夢”、“世界夢”,有力地傳遞了中國的發展理念。您如何看待這一理念?您認為中國可以在哪些方面與阿拉伯國家互利合作,共享發展機遇? 希卜里:這是中國特色的外交政策,反映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合作理念。很久以前,阿拉伯國家同中國就開展合作,我們和中國的關系是可靠的、有戰略性的、互利合作的關系。目前有8個阿拉伯國家同中國建立了戰略層級的關系。其中,阿爾及利亞、埃及、沙特同中國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我還想強調,阿拉伯國家地處亞非大陸交匯地帶,文化歷史悠久,發展潛力巨大,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是現今中阿關系發展的指路明燈。 |
相關閱讀:
- [ 03-08]新西蘭駐華大使:中國提出經濟增長的創新理念意義非凡
- [ 03-07]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爭了幾個月的供給側 報告給出了答案
- [ 03-07]日本政府擬7月下旬起全年開放京都迎賓館
- [ 03-07]俄專家關注中國“兩會”: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
- [ 03-07]海外輿論熱議中國兩會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理性務實
- [ 03-07]海外看兩會:"中國信心"仍在向全球范圍釋放正能量
- [ 03-06][兩會時評]培育發展新動能 政府工作報告傳遞中國信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