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2016-03-02 16:49:13??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座談會時強調,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廣東上下銘記于心,勉力前行。新近出爐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實現了8.0%的經濟增速,高出全國1.1個百分點。 成績來之不易。在2015年初的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省委書記胡春華就指出了廣東面臨的巨大壓力: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穩增長的任務艱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尚處于爬坡越坎階段;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發展方式未得到根本性改變;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不足,外貿出口領域面臨結構性問題,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社會矛盾呈現多發高發態勢……面臨復雜嚴峻的新形勢新問題,正是將全面深化改革落到實處,廣東才得以率先走出“回暖”行情。而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經濟體制改革更是發揮了關鍵作用。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首先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的重要保障。 2015年,除了商事制度改革,廣東制定并公布實施51個省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和職能調整目錄,共取消和調整各類職能事項2580項;在企業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改革領域,廣東率先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政府監管清單“三單管理”;全省18個市實現網上辦事站鎮(街)全覆蓋,企業專屬網頁和市民個人網頁建設加快推進;在通關一體化改革上,建成全省統一的電子口岸,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 如果說保障經濟發展“穩中求進”是短期目標,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則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期目標。 剛剛出臺的《總體方案》正是推動廣東經濟結構性改革的行動計劃。去產能方面,到2018年底,廣東將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去庫存方面,到2018年底,全省商品房庫存規模將比2015年底的1.6億平方米減少約12.5%;去杠桿方面,到2018年底,證券、期貨機構杠桿率符合相關監管指標體系要求,保險公司杠桿率全面達標,保持全省銀行機構不良貸款占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直接融資占全部融資金額的比重超過35%;降成本方面,到2016年底,為全省企業減負約4000億元,企業綜合成本比2014年底下降約5%-8%;補短板方面,到2018年底,完成軟硬基礎設施投資11500多億元。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需要加快推動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 2015年,廣東出臺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實施意見、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組建新的廣東省科學院,制定出臺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意見、深化高??蒲畜w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開展了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在此驅動下,廣東創新主體持續活躍,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創新驅動發展后勁十足,研發投入強度(R&D)從2010年的1.76%提升到2.5%,技術自給率從2010年的63.5%提高到2015年的71%。 社會治理創新:維護和諧穩定,群眾有“獲得感” 因為6棵荔枝樹苗,茂名市電白縣旦場鎮紅花坡村56歲的村婦王香文一家差點和鄰居起了爭執。就在兩家人準備大動干戈時,王香文沒有去找親戚來“講數”、請村干部講和,而是撥通了駐點律師李玉賢的電話。半個小時后,李律師從縣城里趕到事發地,擺法律、講道理,不一會兒工夫就讓兩戶人家平靜下來,握手言和,各自回家。 像王香文這樣化干戈為玉帛的例子,在這個粵西小縣數以千計。這是廣東社會治理創新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政法綜治工作放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大局中來謀劃,深入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和問題。 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經濟社會發展先行一步,社會矛盾早發多發。近年來,廣東扎實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認真履行維穩第一責任,狠抓“深化社會矛盾化解”,圍繞涉農涉土、涉勞資糾紛、涉環保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滾動排查化解、政策性批量化解、依法源頭治理等工作,全省列賬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5.7%,省、市、縣三級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2.3%,有力維護了全省社會大局穩定。 日前召開的廣東政法工作會議傳來好消息,廣東目前已實現全省25931個村(社區)“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全覆蓋,“農村一小時、城市半小時”的法律援助服務圈已然形成,公共法律服務走在全國前列。 在社會體制改革方面,廣東出臺了進一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意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實施意見。就在春節前,揭陽軍埔村第302期電商培訓班對回鄉的50多名大學生進行了免費培訓。大學生們邊開網店邊開公司,每個學員均有股份,回去所在區域就能成為區域經理。 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廣東出臺了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佛山的胡大姐最近特開心。她聽說家附近的文體廣場將被納入城鄉規劃,就連新建小區都會配備健身設施,打造“家門口零門檻”的社區文化生活圈?!耙院笪液徒忝脗兙筒慌聸]去處啦!” 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面,廣東提出建設“衛生強省”,三年投入100多億元給基層醫療“補短板”,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覆蓋,推廣“互聯網+醫療”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好醫生……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廣東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革成果,得到沉甸甸的“獲得感”。 |
相關閱讀:
- [ 03-01]騰巢換鳳實現華麗轉身 廈門湖里老廠房煥發新活力
- [ 02-27]英媒:春節賭博熱 說明中國人愛冒險有助企業活力
- [ 02-26]凱特王妃運動裝打網球 活力四射似青春少女
- [ 02-25]經濟活力看廣東 廣州:以轉型升級搶占制高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