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憲春:《2015年統計公報》評讀
2016-02-29 17:11:33??來源:國家統計局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按照慣例,《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如期發布了,公報中的筆筆數據、張張圖表如實展現了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新成就新進展。這一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復雜局面,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新思想引領新常態,以新理念指導新實踐,以新戰略謀求新發展,堅持改革發展穩定,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巨大的新成就,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十三五”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便于讀者更好地全面準確把握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需要抽出其中主要方面和主要脈絡,結合統計公報的內容,談一些體會,以饗讀者。 一、實現6.9%的經濟增長,來之不易又十分珍貴 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盡管經濟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緩,但來之十分不易,不僅有較高的含金量,而且對穩定就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也十分搶眼。 6.9%的增速穩住了就業。就業形勢好于預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農民工總量比上年增長1.3%;物價水平較為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糧食產量增產2.4%,實現“十二連增”。這些情況表明,盡管與過去兩位數左右的高速增長相比,6.9%的增速有所回落,但穩定增長態勢沒有改變,繼續處在合理區間,同時穩住了就業和物價。 6.9%的增速來之不易。2015年,世界經濟復蘇持續乏力,國際貿易延續低迷態勢,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地緣沖突加劇;國內產能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去產能去庫存與穩增長、融資難融資貴與財政金融風險上升、“走出去”與國際市場萎縮等兩難多難問題更趨突出,趨勢性、階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疊加,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在這樣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下,6.9%的增速難能可貴、來之不易。 6.9%的增速“含金量”較高。隨著經濟規模的增大,6.9%的增速所對應的經濟增量超過5000億美元,不僅相當于我國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也超過了目前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從世界范圍看,6.9%的經濟增速仍然是比較快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2015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4%,日本增長0.4%,印度增長7.5%;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計,歐元區增長1.5%,南非增長1.3%,俄羅斯下降3.7%,巴西下降3.8%。 6.9%的增速穩住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突出貢獻。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有力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重要貢獻。2015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5%,名列前茅。我國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的穩定之錨、增長之源。 |
相關閱讀:
- [ 02-29]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02-28]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發布聯合公報攜手應對全球經濟挑戰
- [ 01-18]從中紀委六次全會公報看2016年怎么“打虎拍蠅”
- [ 01-15]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公報
- [ 01-15]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