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艘輪船靠泊在秦皇島港煤炭碼頭裝貨。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新華網北京2月25日電(記者萬方)2015年是我國外貿遭遇寒潮的一年,全年進出口7%負增長的“成績”,與6%的增長目標相去甚遠。嚴峻形勢在今年1月份持續,進出口增速再現罕見“雙降”。
日前,國務院副總理汪洋領銜調研組,赴江蘇一帶詳細了解企業進出口情況;商務部也將“千方百計穩定外貿增長,努力實現優進優出”列為2016年外貿工作的首要任務。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工作事關國民經濟發展全局。去年以來,國務院共出臺7個支持外貿的專題文件力促穩增長,而今年,“抓落實”料將成為穩外貿工作的重中之重。
形勢嚴峻 數據下行中亮點閃現
據海關總署統計,1月份我國進出口再次出現“雙降”且降幅加深。分析認為,自去年年底以來出現的連續負增長趨勢,在今年開局未能產生逆轉,反映我國外貿仍承受外需不景氣和國內傳統優勢弱化的雙重壓力。
以“外貿第一大省”廣東為例,1月份該省外貿額比去年同期下降4.5%,環比更是大幅下降36%。
從內部形勢來看,包括加工貿易在內的傳統優勢漸漸弱化,我國外貿正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而“這里面也有一個速度的轉換,這是我們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必須要邁過的一個檻”,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
從外部環境來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需繼續低迷,全球市場需求疲弱,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主要經濟體進入不同的經濟周期和政策周期,市場波動的突發性和放大效應明顯上升,局部地區地緣政治風險在上升。
盡管“外貿形勢異常嚴峻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在增加,下行壓力很大”,但下行的數據中仍然不乏亮點,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出口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國外貿仍然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據高虎城介紹,中國的降幅遠遠低于主要貿易伙伴和全球貿易降幅速度。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預計由12.2%提高一個百分點,超過13%,是我國在全球份額當中提升最快的一年。
一直被視為短板的服務貿易,2015年全年實現進出口7130億美元,增長14.6%,占全球比重和中國外貿比重實現了“雙提升”。
此外,新興業態正在萌芽并取得迅猛發展,以杭州進行的跨境電子商務的試點為例,當年一年就新增出口100億美元。“最近有評論說,今年開年第一件事就是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在12個城市推開,這是創新中的亮點”,高虎城表示。
政策先行 抓落實成穩外貿關鍵詞
為應對復雜嚴峻的外貿環境,去年以來“穩外貿”政策層出不窮。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曾指出,外貿企業反映較多的三方面問題中,第一個就是進出口環節收費應進一步減免。
針對進出口企業減負這一重要關節,政策層面頻頻發力:去年7月24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深入開展全國范圍內的涉企收費集中整治專項行動;8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更是作為一項單獨議題部署;11月份,海關總署發布《海關總署進一步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措施》,進一步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解決進出口企業實際困難。
今年2月份,汪洋在江蘇蘇州調研時進一步強調,要根據形勢發展研究完善相關政策,加快破解融資難、收費亂、通關不便利等“老大難”問題,積極探索海關貨物狀態分類監管、選擇性征稅等新政策,為企業減負助力。
分析人士指出,在優化貿易方式結構、支持企業培育出口品牌、培育外貿新的增長點方面,中央亦屢次出臺文件指明穩增長、調結構的方向。
政策頻頻出臺,中央穩外貿目標明確。要想盡快遏制進出口快速下滑態勢,防止由減速變為持續失速,如何將中央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落到實處,將成為考驗今年外貿工作的重點。
在今年1月份商務部召開的2016年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中,推動外貿政策落實被擺在了首要位置。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鐘山強調,將會同有關部門聚焦清理收費、貿易便利化、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切實為企業減負助力。
“抓落實”,“動真格”也被納入各地方應對外貿嚴峻形勢的工作部署中,各地將在今年打好穩外貿的“持久戰”。
據悉,去年以來廣東推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20條措施,并分解下達外經貿指標任務,簽訂目標責任書;2016年云南省將利用自身優勢,落實好商品出口促進政策,培育壯大進出口主體,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貿,推進外貿向“優進優出”轉變;福建省將抓重點產業進行扶持,繼續加大品牌建設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企業技術進步和改進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