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霸氣媳婦農村掀飯桌”被指不實,專家點評 虛假網文,為何攪動一池情緒(深閱讀) 春節前夕,名為“想說又說不出口”的網民在某網站發帖《有點想分手了……》,并配發圖片,稱自己是上海女孩,春節前去“男朋友”家鄉江西過年,被第一頓飯“嚇一跳”而逃離。21日,江西網絡部門調查回應稱,“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事件為虛假內容。 無獨有偶,2月16日,某自媒體在多家平臺上發布文章《霸氣媳婦回農村:光干活不讓上桌掀翻了自己做的一桌子菜!》并配圖,該網文兩天內評論超過4萬條,閱讀量超250萬。但是,其真實性遭到不少媒體的質疑,尤其是其配發的照片被指并非實圖。發帖者在22日的回應中稱,“發的不是新聞”“這篇文章,真假其實無關緊要”“在原型基礎上有多大寫作發揮也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村的老舊風俗”。 這兩則網文涉及城鄉議題,又正值春節返鄉時期,因此在被多家媒體傳遞報道后迅速形成輿論熱點。然而,作為新聞由頭的網帖或陸續被發現存在事實漏洞,或被官方機構認定為不實信息。新聞輿論工作要承擔“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職責和使命。這兩起事件為何會形成熱點?有什么新特點?應怎么看待“用虛構事實的方式呈現社會現象”的爆料網帖?新聞媒體以網帖作為報道素材應遵循什么規范?記者就此采訪了專家學者。 兩起事件有何共同點? 針對非具體對象,以虛構故事或細節呈現真實社會現象擊中公眾情緒 專家表示,以往網絡造謠傳謠多有比較明確的對象或背景,例如捏造事實中傷誹謗他人、在突發事故中編造信息傳播等。而近日這兩篇網文,針對的是非具體對象,例如江西人、上海人、農村人。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張晉升認為,這兩起事件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城鄉差異和貧富差異來發泄不滿,但并沒有具體地指向特定對象。“這類信息實際上以夸大的方式撕裂了社會情緒,造成錯誤的輿論導向。由于事件本身缺乏明確的被針對方,導致追責主體也不明確。” “這類事件有個共同特征,很多人可能覺得被冒犯了,但是沒有具體的受害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劉海龍說,有具體對象被傷害的話,可以求證、辟謠,甚至可以訴諸法律。沒有明確的受害者,各方就缺乏很強的動力去刨根究底。 “怒掀飯桌”的發帖者在網文中發出了“被掀的一桌菜”的照片,并明確表明這是“事件”中的照片。但記者使用網絡圖片識別工具搜索發現,該圖早在2012年就被一博客發布。“這說明發帖者并沒有把此文當成虛構文學來創作,而是試圖用更多的信息證明自己的網文為真,以說明‘有圖有真相’。”張晉升說,“發帖者是用虛構事實的方式呈現了一個事實存在的社會現象,這種敘事方式在創作小說、戲劇時經常使用。但對于媒體而言,即便反映的現象基本屬實,也不能以虛構事實作為新聞報道的由頭和素材。” |
相關閱讀:
- [ 02-23]90后女孩春節國外游:不回家和失戀逼婚無關
- [ 02-22]“上海女孩“應明白網絡并非”風的世界“
- [ 02-22]“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是謠言誰該反思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