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19日在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座談會上,總書記關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的思想,高屋建瓴,切中時弊,意味深長。為新聞輿論戰線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毋庸置疑,新聞輿論工作作為統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動員群眾的強有力工具,在鞏固社會意識形態宣傳陣地、堅持黨管媒體原則、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非常重要工作,自黨成立起就肩負著神圣職責與光榮使命。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全黨全國人民都從中央主要媒體里尋找精神力量和“定盤星”,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新聞媒體突出宣傳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闡釋黨中央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偉大實踐和精神風貌,唱響了主旋律,傳播了正能量,有力激發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新型的傳播業態迅猛崛起,新舊媒體間的技術角力,打破了傳統媒體“一統天下”的傳播格局,輿論多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新的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能否找準方向,因勢而謀,順時而動,適應國內外輿論環境的變化? 是擺在每一個新聞輿論媒體和新聞工作者面前的“大考”。正因如此,在19日召開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在新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即: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48字言簡意賅,高屋建瓴,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導性,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點亮了前行的航燈。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也就是說,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媒體要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旗幟鮮明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唯有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才能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加強和改善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是新聞輿論工作順利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自覺承擔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于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
政治家辦報、辦臺、辦網,在新時代下仍是方向性問題。不同性質的媒體,不同類型的節目,不同受眾的傳播,都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新聞輿論工作處在意識形態斗爭的最前沿,關鍵在于把堅持正確導向擺在首位,始終繃緊導向這根弦,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新理念,是我們踐行“十三五”的指揮棒,更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大導向”,必須加大傳播力度,使新的理念在中國乃至世界廣為傳播,產生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時,要在多元、多變、多樣的輿論環境中,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體現時度效要求,提高引導藝術,講究引導策略,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新聞輿論工作者手中的筆、眼里的鏡頭,才能真正“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寫”。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一方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新聞工作者要講大局,顧大局,認大局,為大局,在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另一方面,要切實解決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的新聞觀、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等問題,始終保持新聞宣傳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新聞工作者要堅守新聞必須真實的底線,挺起新聞工作者的精神脊梁,為黨為民,激濁揚清,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唯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加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鋪墊,才能更好“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寫”,成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堅持”的思想,彰顯黨性,體現人民性,校準了新聞輿論的定盤星,是新時代下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遵循。只要恪守“三個堅持”,不斷強化看齊意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就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作者:中共湖北當陽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