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轉型中昂然前進
2016-02-19 15:04:5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莫童表示,“中國經濟崩潰論”由來已久,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對中國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屬于陳詞濫調;第二類是不了解中國經濟,卻“語不驚人死不休”;第三類是傳統西方經濟學的老套路,對中國經濟數據的表現和預期持悲觀態度;第四類是出于利益需求故意進行輿論唱衰。“然而,西方主流經濟學分析模式往往嚴格限制在假設的范圍之內,而中國經濟增長的實踐不符合假設條件。中國經濟增長取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一帶一路’等戰略倡議更是對全球資源配置影響深遠,西方主流經濟學分析工具無法有效分析。”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分析,中國經濟增長出現下行,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結構調整。環境污染重、高能耗、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產業,在中國經濟比較熱的情況下很難自動淘汰,要有一定壓力。另一方面是供給需求變化。2008年以來,國際需求在下行,影響到中國的出口、外貿和投資需求,國內消費需求緩慢增長。“雙重原因導致的直觀結果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由2014年的7.5%下降到2015年的6.9%,是主動調控的結果。” 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充足 肖金成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動力充足,動力來源有幾個方面。第一,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能夠釋放出很大的消費需求。通過城鎮化,把家屬轉移到城市,住房、消費需求都會大幅度增長,這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第二,隨著中國勞動力供大于求情況的改變,勞動者收入將逐步提高,同時拉動消費需求。第三,民間投資加入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第四,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空間很大。“這幾大經濟增長動力決定了,至少到2030年中國經濟都將保持中高速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欽解釋,工業發展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之一。在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2015年中國工業企業盈利6.35萬億,保持這樣的水平實屬不易。在此背景下,中國啟動了“中國制造2025”,加快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轉變的步伐。中國企業充滿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活力,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學者認為,除了“中國制造2025”,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戰略和舉措的積極推進,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同樣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
相關閱讀:
- [ 02-19]漳州市召開經濟運行調度會
- [ 02-19]外媒:1月中國經濟數據出爐 新年開局令人鼓舞
- [ 02-19]云南省今年起對大學生參軍入伍實施一次性經濟獎勵
- [ 02-19]銀行家開年看經濟:“在謹慎中聞到一絲復蘇的味道”
- [ 02-19]中國經濟迎"開春":歐美觀察家呼吁抓住中國經濟"暖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