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發現引力波之后,人類科學研究下一個重大突破會是什么? 一些科學家和媒體開始將目光瞄準了另一個待解謎團:暗物質。英國宇宙學家卡洛斯·弗倫克認為,“比起引力波,發現暗物質將更為重要”。 暗物質被比作“籠罩在21世紀物理學天空中的烏云”,當前世界多國都在進行相關研究,而引力波的成功探測更是讓暗物質“獵手們”倍受鼓舞。 【苦尋無果】 現在人類所看到的天體,要么發光,如太陽;要么反光,如月亮。 根據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官網介紹,暗物質是一種宇宙中廣泛存在的不可見物質。它與電磁力不發生作用,換句話說,不吸收、不反射光,本身也不發光。 通過引力效應,科學家估計宇宙的27%是由暗物質組成,是所有可見星球、星系總和質量的5倍多。 對于暗物質,物理學家苦尋多年,卻始終難覓蹤跡。 英國《衛報》14日報道,物理學家亞歷克斯·墨菲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大型地下氙實驗(LUX)”,地點位于美國南達科他州一座廢棄金礦地下約一英里處。 這一實驗團隊擁有世界上最靈敏的暗物質探測器。物理學家將充滿三分之一噸液態氙的容器冷卻到約零下101攝氏度。如果氙原子同暗物質粒子發生碰撞,產生出的微光將會被探測器捕捉到。 然而,發生碰撞的幾率微乎其微。亞歷克斯·墨菲說,“至今還沒有出現過”。 物理學家之所以如此相信暗物質的存在,是因為天文學家能夠探測到暗物質作用在星球和星系上的引力。 他們認為暗物質由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構成,它在大爆炸中被創造出來,在普通物質中穿行,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除了引力。 |
相關閱讀:
- [ 02-17]傳承人類自己的“引力波”
- [ 02-17]我們為什么錯過引力波
- [ 02-17]誰發現了引力波?福建女性又榜上有名!
- [ 02-17]中國為何錯過引力波:因投入大風險大被質疑
- [ 02-17]第153期:傳承人類自己的“引力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