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過,家住青海西寧的“80后”母親王艷芳有些不淡定了,不是因為工作,而是因為家中9歲女兒的寒假作業。 “今年的寒假作業,是要求孩子和家長一起做道‘拿手菜’,還要求有圖有真相,有錄像更好。現在的孩子連洗菜都不會,怎么可能會做菜,最后只能是爸媽代勞了。”王艷芳說。 近幾年,在小學生家長的微信朋友圈中,經常可以看到“剪紙辦報做泡菜,娃娃不行爹媽來”之類的段子。而那些超出孩子能力、最終常常由家長代勞的作業,也被戲稱為“家長作業”。 “現在至少在小學階段,書面作業總體在減少,這絕對是件好事。但有些非書面的作業,孩子仍然做不了。”家住西寧的王暉向記者“吐槽”,自從兒子上學之后,他和妻子的手工制作水平,竟有了明顯的提高。 記者調查發現,如果說小學低年級以手工制作為代表的“家長作業”是讓家長“頭疼”的話,那么高年級的某些“燒腦神題”,則讓家長不禁發問:“難道我連小學都畢不了業?” 網友“瀟湘子”在朋友圈中曬出了五年級女兒的一道作業題:“一人有3個A,二人有4個A,三人有5個A,四人有7個A,請問A是什么”。最終的答案更讓人“噴飯”:A竟然是“筆畫”。 西寧市行知小學教導處副主任張世芳認為,教育應當循序漸進,作業難度也應控制在孩子綜合能力可及的范圍,如果一味求“新”求“奇”,不僅起不到培養發散思維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把學生思維引向“腦筋急轉彎化”的歧途。 西寧市南大街小學大隊輔導員汪源告訴記者,該校今年的寒假作業中,包括給自己做理財“小存折”、和父母一起買年貨、自己寫春聯等內容。如果有條件,孩子可以跟隨父母一起回鄉下老家過年,體會傳統年俗的魅力。 “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一項或多項。不需要做得多么出彩,但最好能做出自己的心得。”汪源說。 汪源說,某省教育部門年初發布“作業新規”,要求家長對孩子的作業只能扮演“督促者、支持與鼓勵者”的角色,學校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這種探索應該肯定,并且值得推行。”他說,叫停有形的“家長作業”只是為孩子和家長“減負”的重要步驟之一,如何讓孩子更多感受教育的快樂,讓家長真正分享孩子的成長,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龐書緯 沈偉濤) |
相關閱讀:
- [ 12-23]孩子成主角的家庭作業才有價值
- [ 10-31]教育部擬取消家庭作業,你支持取消嗎?
- [ 10-29]孩子的家庭作業要適度
- [ 10-29]孩子的家庭作業要適度
- [ 05-20]北京幼兒園不得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不得提前教授寫字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