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點 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新聞宣傳論述的核心內涵
2016-02-04 14:23:24??來源:《中國記者》 責任編輯:張海燕 趙舒文 |
分享到:
|
五、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面對互聯網與新媒體的發展,習近平同志強調要重視網上輿論宣傳,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2014年2月27日,他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14] 2014年8月18日他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確保融合發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15] 2015年12月25日,他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的講話中指出:“要研究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推動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共享融通。”[16] 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不斷催生新的傳播形態,并使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成為大方向、大趨勢。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根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近年來,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和很多地方媒體都在積極探索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之路,注重使各種報道形式、各種媒體終端相互配合、融合,拓展主流聲音傳播途徑和主流媒體覆蓋范圍,提高傳播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能力,通過走融合發展之路煥發出新的活力。 六、調查研究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 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曾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習近平同志在工作和實踐中一直非常重視調查研究。 1989年5月,他在福建寧德地區新聞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深入調查研究。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這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的工作作風。報道寫得好不好,與新聞工作者能不能深入實際、深入采訪很有關系。”“調查研究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聞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徑;只有堅持調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鍛煉成思想端正、作風扎實、業務過硬的新聞工作者。”[17] 他還要求新聞工作者不能只是坐在辦公室里想點子,靠簡報、會議材料編稿子,要深入實際,深入采訪,這樣才能寫出內容深刻、質量高的報道。 習近平同志還在多篇講話中談到調查研究,他在這方面的有些論述雖然不是直接針對新聞工作而講的,但對新聞工作者同樣有著重要意義。 七、加強新聞隊伍建設 習近平同志還多次談到新聞工作者應具有的職業道德、業務素養以及如何加強新聞隊伍建設。 1989年5月,他在福建寧德地區新聞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新聞工作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應該明確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都是為黨和人民工作的,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對黨和人民負責,對改革開放的事業負責。”[18] 2006年1月26日,他在看望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駐浙江編輯記者時的談話中指出:“要提高辦報水平,根本在人,在于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希望同志們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提高能力素質。”[19] 2013年8月19日,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宣傳思想部門工作要強起來,首先是領導干部要強起來,班子要強起來。各級宣傳部門領導同志要加強學習、加強實踐,真正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20] 2015年12月25日,他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的講話中提出:“要建設一支聽黨指揮、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人才隊伍。”“要加強隊伍教育管理,嚴肅各項紀律,強化職業精神和職業操守,確保隊伍可靠、干凈、過硬。”[21] 新聞工作者承擔著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必須努力建設一支有作為、敢擔當的新聞隊伍,才能牢牢把握主流輿論宣傳陣地的主導權、話語權。我們要按照習近平同志對新聞隊伍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新聞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推動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繁榮發展。 八、 宣傳和闡釋好中國夢 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中國文化的傳播和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他所提出的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中包括了弘揚中國文化、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豐富內涵。 2013年12月30日,他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夢的宣傳和闡釋,要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緊密結合起來。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意味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斗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意味著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意味著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愿。”[22] 2014年10月15日,他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我們生而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要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2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宣傳和闡釋好中國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這也是新時期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基本原則和重要遵循。(作者:萬京華王會 譚林茂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傳播戰略研究中心) 【注釋】 [1][2][11] [19]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327、308、311. [3][7[8][9][12] [14][20][2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155、162、84、198、156、161. [5] [17][18]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85-88. [6] 習近平.《之江新語》[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57、55. [4][10][15][16][21][23] 據新華社北京2015年12月26日、2014年11月29日、2015年5月21日、2014年8月18日、2015年10月14日電. [13]《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86. |
相關閱讀:
- [ 02-04]習近平主席的“老區情”令人動容
- [ 02-04]人民日報:習近平三上井岡山有何深意?
- [ 02-03]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
- [ 02-03]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
- [ 02-03]習近平總書記經濟思想的民本情懷
- [ 02-03]習近平總書記經濟思想的民本情懷
- [ 02-03]從“家風”傳承看習近平如何齊家治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