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現場舞蹈表演《群猴獻瑞》。 張海雯 攝 圖為活動現場娃娃們表演的社火《跑驢》。 張海雯 攝 圖為正在書寫春聯的小小“書法家”。 張海雯 攝 中新網西寧1月30日電 (張海雯)30日,來自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的660余名娃娃們在西寧市新寧廣場,舞龍舞獅演社火、揮毫潑墨寫對聯,在表演過程中體驗青海傳統年俗,讓觀眾近距離感受這濃濃的“年味”。 青海省是中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之一,漢、藏、回、蒙古、土族、撒拉等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保持著獨特的、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習俗。由共青團青海省委聯合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主辦,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的“2016首屆青海各族青少年‘迎春鬧春奔小康’活動”當天拉開序幕,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青海省的傳統文化的同時,給青少年搭建一個感受家鄉傳統,體驗家鄉文化的平臺。 社火是中國漢族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而在青海,每年春節表演社火更是不可缺少的慶祝形式。而這些本由成年人去完成的表演,現在卻全部換成了稚嫩未脫的小小少年。雖然表演者都是小孩子,但是節目的質量卻一點不減,反而更加活潑熱鬧。 舞龍舞獅、大頭娃娃、旱船、秧歌,小朋友們輪番上場,賣力表演。參加演出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青海省過春節時的傳統年俗和民間藝術。而在一旁觀看的青少年則通過他人的表演,近距離感受和了解,也沉浸在這濃濃的“年味”里頭。 據了解,此次活動共分為娃娃社火、娃娃戲臺、書法繪畫非遺項目展等11個板塊。除了精彩的社火、歌舞表演,猜字謎、書畫非遺項目展也為青少年奉獻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會。當天,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小小書法家們現場寫起了春聯,讓前來參加活動的大人們眼前一亮,爭相求字。 一撇一捺、一勾一點,雖然不如大人們寫的蒼勁有力,但書法的神韻透漏在筆尖。11歲賈東瑋學習了六年的書法,他告訴記者現在有時家里過年的春聯由他來寫。他說:“學習書法能夠修身養性,能把自己的性子磨練的更加沉靜。” 活動現場,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看演出。西寧市民趙寧帶著孩子特地過來參加當天的活動,她說:“以前都是看大人表演社火,看小孩子去演感覺很特別。”她還說,孩子總是忙于學習,對這些傳統的文化習俗不是很了解,所以帶著孩子來感受一下。(完) |
相關閱讀:
- [ 01-27]網曝青海一初中生遭同學群毆 官方稱已妥善處理
- [ 01-24]青海門源6.4級地震烈度圖發布
- [ 01-22]青海門源6.4級地震9人輕傷 發生余震500多次
- [ 01-21]青海海北州門源縣發生6.4級地震 西寧震感強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