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險促發展推改革 創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2016-01-23 08:46: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防控風險、服務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 “轄區里重點管控人員流入了多少、流出了多少,哪個位置治安案件多發,一看就知道。” 山東省東營市公安局文匯派出所從警多年的民警吳志勇說。類似的信息,山東其他民警每天也會準時收到。 目前,全國很多地區大數據警務云正在有效聚焦違法犯罪問題熱點區域和成因,把數據變成線索,把線索變成指令,力爭做到各類不穩定因素和安全隱患發現在早、處置在先、化解在小。 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一方面為政法戰線提高預防打擊犯罪的水平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交通、通訊日益發達,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動,新型犯罪大量涌現,動態化、智能化特征突出,也給維護公共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以金融領域為例,互聯網金融業快速發展,在降低交易成本、激活民間投資等方面發揮了作用。同時,一些網絡借貸平臺也存在較大風險。“下一步將建立立體化、社會化、信息化監測預警體系,完善跨地區跨部門信息共享機制,提高對金融風險發現、預警能力。”中央政法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針對當下的特點,中央政法委要求,堅持打擊、防范、治理并舉,改進方式方法,增強預防打擊犯罪實效,提高預防打擊犯罪的科技化水平,增強打擊新型犯罪的攻堅能力,創新完善打擊犯罪組織形式。 記者了解到,上海、江蘇、廣東、山東等地,通過加強對各類公安信息系統和指揮調度平臺的深度融合、集成應用,努力實現情報研判、決策指揮、聯動處置一體化,提高了打擊效能和整體防控水平;天津通過發揮現代科技手段作用,提高街面見警率,使街面搶劫、搶奪案件下降70%;安徽則通過激勵民警搞小發明、小創造,研發各類軟件,提高了預防打擊犯罪能力。 去年,全國政法機關深入開展嚴打暴恐、緝槍制爆等專項行動,依法打擊電信詐騙、證券期貨等領域違法犯罪活動,防范、化解寄遞物流等領域的安全風險。2015年,全國暴力犯罪案件下降12.5%,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記者從中央政法委了解到,2016年,將重點做好反對暴力恐怖和維護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網絡安全、公共安全等五大領域風險預警、預控工作。 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提高社會治理整體水平,關鍵要找準載體、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基礎工程,對于維護公共安全、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具有重要作用。 重點人群既是易引發公共安全問題的群體,也是需要給予特殊關愛的群體。去年,針對一些地方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難管難治問題,江西、江蘇、湖北等地實行有獎監護、集中收治等做法,強化政策保障、資金支持,努力做到應治盡治、應管盡管;針對青少年違法犯罪低齡化、暴力化問題,湖南、寧夏、甘肅等地統籌做好法治教育、心理疏導、文化學習、職業培訓工作,使他們重新回到人生正確軌道。 隨著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活力不斷增強,成效正在顯現:2015年,全國信訪總量下降7.4%,進京上訪下降6.5%,非正常上訪下降38.2%,網上信訪數量分別超過來信、來訪數量,占信訪總量的40.1%;群眾信訪趨于理性,秩序趨于好轉。 中央政法委表示,2016年,政法部門將大力推行網上信訪工作模式,引導群眾更多地變信訪、走訪為網訪。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推動依法及時就地解決信訪問題。組織律師參與信訪接待、代理信訪案件,增強信訪問題化解的公信力。落實涉法涉訴信訪事項依法終結制度,防止無限申訴。 針對社會治理工作分工過細、合力不夠問題,安徽銅陵、貴州貴陽等地深化社區綜合體制改革,探索在社區黨工委領導下加強自治工作新路子;四川、安徽、山西等地從統籌城鄉發展出發,在鄉鎮(街道)統一建立為民服務中心、綜治維穩信訪中心,實行“前臺一個窗口、后臺一體運行”,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一條龍服務。 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重點人群服務管理、重點行業安全監管、重點領域矛盾化解等三大難題,才能盡快補齊基層基礎、社會共治、科技運用、法治保障等四個方面存在的短板。 省以下兩院內設機構改革開始試點 在深圳市中心小平畫像廣場上,前來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不遠處,一座國旗招展、國徽高懸的銀灰色小樓前,人們正在排隊進出。門外懸掛著一塊牌子——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 從中央決定最高法設立巡回法庭,到第一巡回法庭揭牌辦案,用時僅3個月,人們從中看到了決策的高度、改革的力度、落實的速度。 在廣東深圳、遼寧沈陽設立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二巡回法庭,積極探索新的審判權運行機制,在方便當事人訴訟、就地解決糾紛、排除非法干預、提高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取得的成效也更加明晰。從第一批7個省市一年多試點情況看,早改早發展、早改早受益的共識已經形成,優秀人才向辦案一線流動趨勢明顯,辦案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逐步提高。上海市法院一線辦案力量增加18.5%,審結案件上升11.3%,一、二審后服判息訴率分別達92%、99%。廣東深圳福田區法院審結案件上升30%,一線法官人均辦案357起,涉訴信訪下降20%。 司法體制改革不僅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更需要各地的大膽探索和創新。在員額制改革中,上海、青海等地制定科學的入額標準和程序,精心操作實施,讓老同志感到安心、年輕人看到希望;廣東等地把員額分配和辦案數量統籌起來考慮,解決了忙閑不均、案多人少問題。在司法責任制方面,吉林等地細化了司法責任追究辦法,既對因司法人員主觀故意或重大失察造成的錯案嚴肅追責,又把握好政策、尺度,防止挫傷司法人員辦案積極性。 完善司法責任制改革是這輪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石,只有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才能實現預期目標。吉林、湖北、貴州等地配套推進內設機構改革,讓一批業務骨干回歸一線辦案,緩解了案多人少矛盾。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已制定省以下法院、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試點方案。今年,將重點推進設區市和縣級法院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整合基層司法資源,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唯有改革,才是破解政法工作難題的根本出路,也是促進政法事業長遠發展,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構建的保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