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年,習近平對傳統文化的“超越式傳承”
2016-01-20 22:20:50? ?來源:人民論壇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三、傳統廉政文化與反腐倡廉建設 孔子提倡“忠恕”、“中庸”,提出了“欲而不貪”思想;孟子提出了選賢、取廉等廉政思想主張;管仲把“廉”視為維系國家大廈穩定的四大支柱之一;戰國時期確立了與如今中央巡視制度頗為相似的監察制度。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對歷史上風清氣正社會局面的出現起到過積極作用。 習近平強調,要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會上,他便強調“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2013年4月19日,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于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p>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到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是深刻總結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訓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的“荒淫無度,暴虐無道”。第二個統一的王朝商朝,亡于紂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仍然是腐敗。“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痹谛碌臍v史條件下,習近平制定新的反腐戰略,堅持頂層設計,以懲治求突破,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為目標,統籌推進,懲防并舉,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當下,中國反腐的形勢日趨清朗,信息越來越公開,反腐模式正從傳統反腐向法治反腐轉變,反腐策略正從零散型的應急反腐向整體型的系統反腐轉化。這些轉化,既是改革開放以來反腐倡廉建設的經驗總結,也是我國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前瞻性戰略選擇。 四、古代民本思想與習近平的民生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鬃邮姑窀皇痰乃枷?,把廣施于民而能濟眾作為治理國家賢治境界的思想,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和關于養老恤孤制度的思想;孟子“民為貴”的思想;《尚書》里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北宋張橫渠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都是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習近平在治國理政中一直在繼承、發揚這種傳統。他指出:“必須重民生、辦實事,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最緊迫的需求,做到讓人民群眾參與、讓人民群眾做主、讓人民群眾受益、讓人民群眾滿意,真正使群眾成為利益的主體”。2007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先后寫了《為民辦實事旨在為民》《為民辦實事重在辦事》《為民辦實事成于務實》等三篇文章,充分表達了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思想。 習近平十八大以來的歷次講話中,“人民”都是最突出的關鍵詞。他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響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這些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價值觀念的當代價值,也是民本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直接對接。他還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有多處體現以民為本思想的內容:“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等等。 |
相關閱讀:
- [ 01-20]習主席開年訪中東 古文明踏上新絲路
- [ 01-20]習主席中東之行所發表兩篇文章縱貫歷史昭示未來
- [ 01-20]習主席到訪將中沙關系帶入新時代 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01-19]專家說|習主席出訪大家談
- [ 01-19]專家說|習主席出訪大家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