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他30歲以后就好了,可是他依然如此。” 回到縣城后的丈夫,又開始回到曾經的生活圈,喝酒賭博又成了常態。在一次喝酒后,丈夫出了車禍,雙腿骨折。“他在床上躺了一年后,什么都不干了。”仵麗說,丈夫告訴她,自己成了這樣子沒法干活。一家人就靠仵麗打工微薄的收入生活。 “我倆經常吵架,吵到嚴重的時候不可開交,就在那個時候,我也挺無助的。”仵麗說,她覺得這是家務事,別人怎么都幫不了自己,如果說出去還讓別人笑話自己沒用。 有時候,仵麗也會這樣勸自己,丈夫年齡小沒有安定下來。聽老人說,男人30歲就會安穩下來。她想等丈夫安穩下來,跟她好好過日子。 就這樣,仵麗在爭吵、打架中過了四年。“我等了這么久,可他依然如此。”仵麗說,為了孩子,她還是選擇忍耐。 “看到人倒下后,我帶小孩去了派出所。” 最后一次爭吵,也是在丈夫一次喝酒之后。在此之前,仵麗覺得他和丈夫最糟糕的結果,就是丈夫一走了之,她要一個人撫養孩子。因為之前的多次爭吵,她覺得他們的感情已經沒了。 最終,仵麗提出了離婚,但遭到了丈夫的強烈拒絕。 “后來,他同意離婚,也打算把孩子帶走。但讓我想不到的是,他提出讓我賠他4萬塊錢的青春損失費。”仵麗說,聽到丈夫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她非常生氣就罵了他。 爭吵過程中,丈夫打了她幾個耳光,威脅仵麗如果不給錢就殺掉她娘家人。聽到這些,仵麗失控了,隨手抄起鏟子砸了過去…… “看到人倒地后,我帶著孩子去了派出所,后來聽民警說他死了。”仵麗說,她怎么也想不到有這么嚴重的后果,不過殺人償命,她認了。 因家暴服刑犯普遍文化水平低 數量逐年減少 陜西省女子監獄一監區一分隊隊長韋菲說,仵麗是一個罪犯,同時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像仵麗這一類的服刑人員,往往心思細膩,對家人有著非常重的內疚感,牽掛孩子,感情復雜。往往不愿打開心結,有很多的顧慮,對未來有很多憂慮。 韋菲介紹,在陜西省女子監獄,針對受過家庭暴力的服刑人員,做的最多的工作時心理疏導,通過心理互助組、心理資訊站、心理輔導中心三級管理機制,幫助服刑人員解開心結。 此外,還有法律法規教育、情感教育、親情幫教等方式,給這些曾經遭受過傷害的服刑人員以幫助,讓她們早日回歸社會。 “往往這類服刑人員有著很多共性,家庭偏遠,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而施暴者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生活中有暴力行為,或者說偏遠地區的一些陋習。”韋菲說,往往在遇到家庭暴力時候,這些受害者不愿意求助,他們一方面沒有法律意識,一方面不想讓家丑外揚。所以,問題得不到解決,長期壓抑的情況下容易出事。 據陜西省女子監獄統計,暴力犯罪占總監區的35%左右,而家庭暴力犯罪占暴力犯罪的三分之一。2009年,家庭暴力犯170人;2011年88人,而最新的數據則是50多人。 “逐年減少,這個跟社會經濟水平提升,以及人的法律意識提高都是有一定關系的。”韋菲說。 如今,已經服刑4年的仵麗告訴記者,如果讓她重新選擇,她絕不會走上今天的道路。現在她覺得,“沒什么可以爭的,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2014年,因為勞動改造表現好,仵麗從無期徒刑減刑為21年半,現在的她希望早點能出獄陪伴家人。 盡管如此,仵麗還是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孩子,“只要我在監獄待一天,就不會見孩子,沒臉見。”仵麗提到孩子,眼睛里就會噙滿淚水,當初一切的忍耐都是想要孩子好,可是到頭來還是把孩子害了。 心理專家:長期情感壓抑導致悲劇 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陜西省慈善協會心理援助中心副主任何玉才說,仵麗最終是過失致人死亡的,主要是她長期處于家庭暴力的生活中。盡管背后有情感支撐,還是出現最后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暴力的情況下忍無可忍,瞬間導致這種行為,但心理上其實沒有想過。 “作為一個女性,處于長期家庭暴力中,內心處于恐懼狀態,一旦被外圍事件激活,可能就會出現自己未知的一種行為,也屬于正當的自我防衛,但致人死亡是防衛過激的。”何玉才說,仵麗一直選擇忍耐,主要是心理上的恐懼,尤其是遭受到威脅后,不敢分開,導致長期壓抑,在最后爆發。他建議,這樣的案例也告知那些長期被虐待的女性,碰到家庭暴力后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記者李媛) |
相關閱讀:
- [ 01-19]美國歌手唐·麥克林因涉嫌家暴被捕 目前已交保獲釋
- [ 01-18]妻子難忍家暴雞湯下藥 待丈夫昏睡后用將其悶死
- [ 01-17]反家暴新規體現法治的溫度
- [ 01-17]反家庭暴力法助力反家暴法治化
- [ 01-14]美華裔男子家暴妻子獲罪 妻子哭求法官解禁
- [ 01-14]華裔女子遭新婚老公控家暴 法院禁其接近丈夫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